(倍高洋行:1899年开设于上海租界的德国建筑事务所,于1914年停业。) 1912年,同济德文医学堂与成立不久的同济德文工学堂合并,更名为“同济德文医工学堂”。 1917年2月,一战*接近尾声,美国对德宣战。上海法租界以为防止德国人利用德文医工学堂制造武器为由,宣布解散学校。社会各界联名致电教育局,呼吁妥善安置学生。4月,...
德文医学堂·第三十期——“精准施策 精准治疗一甲状腺消融术实操经验介绍” 德文医学堂·第二十九期— 超声引导子宫肌瘤微波消融术 第七十八期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第七十七期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学术前言,会议精选 德文医学堂·第二十八期—肝脏肿瘤微波消融个人体会 第七十五期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德文医学堂·第二十六期——...
历史知识> 同济德文医学堂 学校名。清光绪三十一年九月(1905.10),由德国医学博士埃里希·宝隆创办。校址在原上海白克路(今凤阳路)23号同济医院内。宝隆为校董会总监督(董事长)兼学堂首任总理。以“培养施诊医生”,“让德国、德国人和德意志气质适当参与对中国的改革的影响”为宗旨。初设德文和医学两科。德文科是...
同济德文医学堂校门,作为同济大学历史上的重要门户,不仅承载着同济的特色与标志,更是同济深厚历史底蕴与文化传承的象征。这一校门项目,不仅是对同济德文医学堂历史的追溯与致敬,更是对同济人共同记忆与情感的凝聚。通过“同济源”计划,我们期望能够统筹推进这一校门的设计与建设,将其打造为同医文化的起点,同医...
创立与发展初期 同济大学的前身是1907年在德中各界的鼎力支持下,由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于上海创立的德文医学堂。次年,该医学堂更名为同济德文医学堂,其中“同济”之名源于《孙子·九地》,意指吴越同舟共济的精神,象征着学校致力于用现代医学造福人类的使命。**1912年,同济德文医学堂与同期创立的同济德文工学堂...
【 华中大校史故事 】同济德文医学堂的首届毕业生和第一位医学博士1907年,在中德两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博士在上海创办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前身“德文医学堂”。1908年学校更名为“同济德文医学堂”。崇尚务实、...
同济大学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07年,当时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了一所德文医学堂。次年,这所学校正式更名为同济德文医学堂。1912年,同济德文医学堂与新成立的同济德文工学堂合并,更名为同济德文医工学堂。1923年,学校正式定名为同济大学。1927年,同济大学成为国立同济大学,成为中国最早的七所国立大学之一。“...
始建于1900年的同济医院是当时沪上收治中国人的著名医院,也是同济德文医学堂的源头。筹建德国医科学校威廉•克纳佩(1855-1910)时任德国驻上海总领事弗里德里希•特奥多尔•阿尔特霍夫(1839-1908)时任德国普鲁士政府文化部司长同济医院开办后,随着医院声誉的不断...
德文医学堂,创办于1907年,是同济大学的前身。早期,学校由德国医生在上海创立,取名“同济”,寓意合作共济。1912年,学校增设工学堂。1923年,改名大学。1927年,正式定名为国立同济大学。在抗战期间,学校曾内迁至浙、赣、滇入川。1946年,回迁上海,发展成为以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的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