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碑以“德化”命名,强调“德以建功,是谓不朽”,体现出德政理念对南诏统治者治世之道的深远影响。 政者,正也。在为君正己方面,德化碑文记载,阁罗凤自幼“不读非圣之书,尝学字人之术”,从小学习儒家经典,深谙儒家伦理,不仅形成了儒家修身、齐家、...
中华民族三交史|从《南诏德化碑》看唐诏关系 南诏德化碑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关镇太和村西,是云南省现存最大的一块唐碑,碑身高3.97米,宽2.46米,厚0.6米。碑文原有3800多字,后因风雨剥蚀,目前仅存256字,所幸自明代以来云南本地典籍及地方史志皆...
《南诏德化碑》是南诏群臣歌颂阁罗凤功德,着重表明其不得已而叛唐。《新唐书·南诏传》记载阁逻风的话说:“我上世世奉中国,累封赏,后嗣容归之,若唐使至,可指碑澡被吾罪也。”这就是其立碑的目的。 经1200多年的风雨和人为(民间传说刮碑字入药,可治眼疾)剥蚀,现还残留700多字。所幸的是碑文经明代白族...
南诏德化碑位于苍山下的太和村西面的南诏太和城遗址内,当年太和城的国门外。此碑立于唐大历元年(公元766年),碑高3.97米,宽2.46米,经过千百年的风风雨雨,碑文现仅存八百余字,被誉为“云南第一大碑”。 景点附近 美食 景点 购物 火塘印象·野生菌庭院火锅(大理古城总店) 5.0 分 195条点评 ¥92/人 火锅 2...
📜 南诏德化碑,位于大理城南7公里处的太和城遗址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物。📏 碑高3.9米,宽2.4米,碑阳面刻有约90字的行数,而碑阴面则是职官题名,共41行,每行字数不等。原碑文约4000余字,现仅存830字左右。🔍 在未被保护之前,当地人误以为碑上的石材具有药用价值,长期用于入药。📖 碑文全文采用楷书...
大理南诏德化碑在今云南省大理市太和村街道的太和村地域,矗立着一块黑色的古碑,人们称它为南诏“德化碑”。碑高3.97米,宽2.27米,厚0.58米。碑上刻满汉字,共计约三千八百余字,历经千余年风雨,碑文仅存八百余字可辨。据相关史料载:碑文相传为南诏清平官郑回所撰,唐流寓南诏御史杜光庭书写。碑文主要颂扬...
“刊木通道”这个词汇我专门查阅了云南省南诏国时期南诏德化碑阳面全文进行逐一阅读(阴面碑文网络上找寻不到没有仔细研究),也查阅了于此相应时段记录云南历史的《蛮书》,也延伸查阅了昆明人(历史概念上的昆明人是指生活在洱海周围的半游牧民族,扎双辫子,《云南大观楼长联》里记录的汉习楼船,说汉武帝在长安效仿昆明...
《南诏德化碑全⽂》南诏太和城遗址内,矗⽴着⼀块⿊⾊的古碑——“南诏德化碑”,被誉为“云南第⼀碑”。碑⾼3.97⽶,宽2.27⽶,厚0.58⽶。正⾯刻碑⽂40⾏,约三千⼋百余字。由于年代久远,很多字迹已经⽆法辨认。德化碑和太和城⼀起,是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德化碑”之碑...
刻在石头上的南诏史——南诏德化碑是中华民族融合的象征 很长时间,南诏德化碑静静的矗立在大理市太和村西面那个六角亭里,隔着玻璃,费劲的看了好久,勉强看清读懂了一些文字,隐隐约约窥见了南诏峥嵘岁月的一角。谁都没有想到,1200年前,这里曾经是南天霸主南诏的王都太和城。唐朝初期,洱海周边战国林立,群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