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共代谢”是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共代谢紊乱与绝大多数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涵盖慢性代谢性疾病(肥胖、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等)、中枢性疾病(阿兹海默病、帕金森病等)、呼吸系统疾病、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谱。肠道微生物稳...
肠道微生物影响宿主生理的一个关键方式是产生功能性小分子代谢物,然而微生物研究的复杂性阻碍着科研人员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究。2021年7月,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A metabolomics pipeline for the mecha...
2021年5月5日,哈佛大学Robert M. Brucker团队(第一作者为王关红博士)在期刊上发表文章,首次用实验进化学的方法验证了宿主基因组-宿主微生物组共进化。作者将丽蝇蛹集金小蜂(Nasonia vitripennis)暴露于广泛使用的除草剂莠去津(atrazine),长达85代。研究结果表明,莠去津暴露不仅介导了微生物组内的适应性变化...
2.3.3 宿主CYP450和肠道微生物群共同影响NASH小鼠的药代动力学 (1)灌胃 (2)静脉 AUC代谢物与AUC母体药物的比例可以反映体内相应的CYP450酶的活性。结合体外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和蛋白表达的结果,可以分析宿主细胞色素P450酶与NASH小鼠体内...
影响肠道菌群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 肠道菌群是指居住在人体肠道内的各种微生物的总称,包括细菌、真菌等。 它们与宿主(即肠道内的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对宿主的消化、免疫、代谢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在肠道,而肠道菌群也是构成这最大的免疫屏障的重要成员之一。
解肠道内的微生物从消化道中获取营养物质同时可能合成对人类有利的维生素因此与人存在寄生或互利共生的的种间关系肠道中不同微生物利用的资源不尽相同在群落中占据了不同的生态位以减弱竞争人体从年轻阶段到年老阶段肠道菌群优势种发生改变是在原有菌群的基础上发生的演替发
2021年5月5日,哈佛大学Robert M. Brucker团队(第一作者为王关红博士)在期刊上发表文章,首次用实验进化学的方法验证了宿主基因组-宿主微生物组共进化。作者将丽蝇蛹集金小蜂(Nasonia vitripennis)暴露于广泛使用的除草剂莠去津(atrazine),长达85代。研究结果表明,莠去津暴露不仅介导了微生物组内的适应性变化,赋予了...
2021年5月5日,哈佛大学Robert M. Brucker团队(第一作者为王关红博士)在期刊上发表文章,首次用实验进化学的方法验证了宿主基因组-宿主微生物组共进化。作者将丽蝇蛹集金小蜂(Nasonia vitripennis)暴露于广泛使用的除草剂莠去津(atrazine),长达85代。研究结果表明,莠去津暴露不仅介导了微生物组内的适应性变化,赋予了...
2021年5月5日,哈佛大学Robert M. Brucker团队(第一作者为王关红博士)在期刊上发表文章,首次用实验进化学的方法验证了宿主基因组-宿主微生物组共进化。作者将丽蝇蛹集金小蜂(Nasonia vitripennis)暴露于广泛使用的除草剂莠去津(atrazine),长达85代。研究结果表明,莠去津暴露不仅介导了微生物组内的适应性变化,赋予了...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与山东大学合作在Nature Microbiology上发表论文,题为Gut commensal Christensenella minuta modulates host metabolism via acylated secondary bile acids,阐明了以小克里斯滕森氏菌为代表的肠道共生菌通过产生一类全新的次级胆汁酸——酰基胆酸,缓解宿主糖脂代谢异常的新机制,证明小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