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污染水是指水中含有微小但有害的化学物质和生物物质,如氨氮、磷酸盐、重金属、农药、药物残留等,这些物质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危害。微污染水处理是对水进行处理,去除这些微小但有害的物质的过程。微污染水处理一般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 二、微污染水处理一级 一级处理主要是针...
快通过这个链接[CJJT 229-2015 城镇给水微污染水预处理技术规程]瞧瞧,说不定能满足你的需求~ 对这个资源你有啥想法,还想找其他类型的不?
膜过滤深度处理技术是一种微污染水深度处理的有效方法,但是总体来说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建设和运营成本相对其他一些深度处理工艺偏高,膜的堵塞和反冲洗问题也会对运行造成诸多不便,某些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也会被去除,膜过滤深度处理出水对人体健康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影响。2 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技术 臭氧-...
与市政污水应用的MBBR形式不同,微污染水处理基于生物膜,称之为纯膜MBBR工艺。目前针对MBBR工艺处理微污染水的报道多局限于中试,实际工程应用报道较少,而仅有的工程应用也主要关注运行效果,针对MBBR启动过程中悬浮载体挂膜及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少有报道。为此,笔者针对MBBR工艺应用于河道水脱氨的工程效果,研究了启动和运...
微污染水源水是指受到有机物污染,部分项目的指标超过卫生标准。这类水中所含的污染物种类较多、性质较...
①采用MBBR工艺处理微污染水,在冬季最不利水温条件下不接种污泥直接原水启动,经过10d系统调试成功,出水氨氮稳定达标,一、二级MBBR出水氨氮分别为(1.35±0.38)、(0.43±0.15)mg/L,系统对氨氮的去除率达到(88.98±3.03)%,一、二级MBBR的硝化负荷分别为(0.182±0.026)、(0.066±0.020)kg/(...
常规的饮用水处理工艺主要是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和消毒。它的主要去除对象是水源水中的悬浮物、胶体杂质和细菌,而对于石油烃、挥发酚、氨氮、农药、COD、重金属、砷、氰化物、铁、锰等等微污染物质则难以去除。 针对微污染问题,人们在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了很多新的工艺和技术,归结起来主要有两个...
微污染水源水深度处理技术 微污染水源水深度处理是在常规处理工艺之后,采取适当的方法,将现行工艺不能有效去除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DBPs 前驱物、微量化学物质、异嗅异味物质以及某些病原微生物如隐孢子虫等进行强化去除,以提高和保证饮用水水质安全。 目前应用较为广...
1微污染水的特点 “微污染”是我国近十年来才出现的给水处理术语,微污染水源是指水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指标已不能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作为生活饮用水源水的水质要求,水体污染物单向指标,如浑浊度、色度、臭味、硫化物、臭氧化物、有毒有害物质、病原微生物等有超标现象,但多数情况下是受有机物微量污染...
目前,在铬微污染水处理的研究中,国内外学者通常处理的Cr(VI) 浓度在0.1~3.0 mg/L 范围内,为考察Cr(VI) 在ACF 表面的吸附行为,笔者配制了含Cr(VI) 1.0 mg/L 的模拟废水,用废弃棉布制备的活性炭纤维进行吸附处理,以期为微污染水除铬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