纣王把比干杀了,把箕子关起来了,可是对微子启没有防备。结果他派人到周朝请兵,里应外合,灭了商殷。站在不同的角度,世人对微子启的评价也不同:1、从商朝的角度看,微子启就是一个令人不齿叛徒。2、从周朝的角度看,微子启却是一个识时务的功臣。对此,您怎么看?
微子启是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帝辛的长兄,也是周朝诸侯国宋国的开国国君,他是商朝灭亡的关键性人物,作为帝乙的长子,微子启本应继承王位,可是在帝乙时代,商朝内忧外患,才能平庸的微子启并未受到父亲的重视,反倒是三弟才具武功都是兄弟三人中的翘楚,让帝乙将这个儿子立为太子,此后微子启和二弟微子衍更是成为边缘人物...
《吕氏春秋·诚廉》记载武王伐纣前与微子启曾有如下盟誓: “使保召公就微子开于共头之下,而与之盟曰:“世为长侯,守殷常祀,相奉桑林,宜私孟诸。”为三书同辞,血之以牲,埋一于共头之下,皆以一归。”周武王给予微子启最高的待遇,后面再说。微子启也召集商朝这边的家臣,做周的带路党。《吕氏春秋...
在中国历史的浩瀚星空中,闪烁着无数英雄的光辉。而在商朝的宫廷中,有一位王子,他的命运如同那翻滚的江河,波澜壮阔,却又充满了无奈与传奇。他就是微子启,商朝的王子,宋国的开国君主。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来一场与微子启的亲密接触,看看这位历史上的“微子”是如何在风云变幻中,书写自己的传奇篇章。话说...
首先,周人并未在灭商之后,直接动武消灭商人的势力。相反,他们选择了一种更为缓慢而巧妙的方式:那就是将商纣王的兄弟微子启封为宋公,让他在商人故地建立一个新的国家。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一方面可以安抚商人,让他们有自己的国家可以祭祀;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商人大族纳入自己的控制之下,逐步削弱他们的实力。
问题在于,微子启是周代宋国开国君主,他自己留有后代,为何不传位给儿子,而是传位给弟弟微仲衍呢?其实,宋国这次传位的原因看似不重要,实际上可能与武王成功伐纣、微子启的“真面貌”关系重大。武王灭商之后,将殷民交给纣王之子武庚管理,但周武王去世之后,武庚发动叛乱,随后被周公旦镇压。为了避免殷民抱团,周人...
这一切,看似是周朝的恩赐,实则是微子启精心布局的结果。回顾微子启的一生,他既是一位被命运捉弄的王子,也是一位深谙政治斗争的智者。在商朝灭亡的背后,他用自己的方式书写了一段属于自己的传奇。他或许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忠臣,但他在历史的洪流中,以自己的方式保护了家族的血脉,也为商朝的传承留下了一丝希望...
一、微子启与纣王既是兄弟,也是王位的竞争者 微子启为商纣王之兄,曾是王位的有力竞争者,但两人到底是“同母兄弟”还是“异母兄弟”存疑。《吕氏春秋·当务》记载,微子启与纣王是同胞兄弟,但他的母亲在生他和弟弟中衍时,还是妾的身份。成为正妻后,才生下了帝辛。父母很喜欢微子启,希望能立他为太子。但...
这段话意思是说,微子启是帝乙的长子,因为母亲身份卑贱,所以无法成为太子。而帝乙的小儿子名叫辛,母亲是王后,所以立为太子。等到帝乙驾崩,帝辛正式即位,就是所谓的商纣王。从这段记载来看,微子启与商纣王之间,似乎并不存在王位继承的竞争关系。虽说商朝王位传承大部分时间是兄终弟及,但到了商朝晚期,实际上...
不仅如此,微子启还间接害死了纣王唯一的血脉子孙,堪称是汉奸的鼻祖。微子启 微子启乃是商纣王的哥哥,虽然年长于商纣王,但因为是庶出,所以没有机会继承王位。但是微子启、中衍、受德三人乃是一个母亲所生,不过在生育微子启和中衍的时候,其母还是妾,并未成为帝乙的正妻,等到被封为正妻之后,诞下了受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