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吏”之名最早见于《史记》的《循吏列传》,后为《汉书》、《后汉书》直至《清史稿》所承袭,成为正史中记述那些重农宣教、清正廉洁、所居民富、所去见思的州县级地方官的固定体例。除正史中有“循吏”、“良吏”的概念外,到元杂剧中又有了“清官”乃至民间的“青天大老爷”的称谓。 查看百科 注:百科释义...
简体:循吏 繁体:循吏 拼音:xunli 读音:xún lì 英语: 近义词: 反义词: 单字解释:循吏 造句:循吏造句 组词,组成语:循吏 循吏解释 循吏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善良守法的官吏。《史记.卷一三零.太吏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作循吏列传第五十九。」唐.张说〈奉和...
成语(Idiom):循吏 发音(Pronunciation):xún lì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忠诚、勤勉、廉洁的官员。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循吏一词由“循”和“吏”两个字组成。其中,“循”意为遵循、依照,表示官员要按照法规和职责去行事;“吏”指官员,表示这是一种关于官员的描述。循吏这个成语形容一个官员忠诚、...
讲两汉循吏,必须得提一下两汉的酷吏,人们往往将酷吏理解为循吏的对立面,从而来进行对比,实际上,这种理解和对比是片面的,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搞清楚循吏和酷吏的本质特点。 没错,从循吏为政宽和、少用刑法、注重教化,而酷吏爱用严刑酷法、不讲情面这方面来讲,他...
史书《循吏传》中的政德楷模 汪亚洲 “循吏”一词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中的《循吏列传》,司马迁说循吏是“本法循理之吏”,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解释说:“奉职循理,为政之先。恤人体国,良史述焉。”也就是指古代那些奉公守法、仁爱百姓而被史书记载的官...
最早的循吏被设立在京城长安,负责维护治安、征税和路政等方面的工作。而在唐宋两朝,循吏的职责逐渐扩大,成为地方治理的中心。 二、循吏的职责 1.维护社会治安 循吏的首要职责就是维护社会治安,保护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他们要巡视城镇、驿站、码头等地,排查盗贼、流寇等不法分子,及时出警,维护社会安宁。 2.监督征税...
汉代的循吏作为“吏”,其基本职责就是贯彻执行朝廷的法令,维护地方秩序。他们虽然不像酷吏那样“专任刑罚”,但都要“奉三尺律令以从事”。所不同的是,循吏在治理实践中,更注重教化的作用,“以化治称”。而法律则是作为推行教化、实现治理的重要手段,这也是汉代循吏法律观的核心要义所在。这方面的代表人物,...
清朝是怎样界定循吏的 “循吏”一词,《汉语大词典》解释为“守法循理的官吏”,即官员遵守法度,依照道理或遵循规律办事。史书中有诸多有关循吏的记载,但关于循吏的标准和特点,相关记载并非完全一致,或关涉品格,或关涉能力,并不仅限于“守法循理”。清诸帝熟稔中国古代的吏治,也深知循吏对治国安民的重要性...
循吏是奉公守法的官吏,说白了就是好官。司马迁先作《循吏列传》,后世因之,代有循吏传。一个真正的好官,其受百姓钦敬的程度甚至使人羡慕。如汉武帝时的名臣倪宽,任左内史时,收税看百姓的情形而决定时间的急缓,所以许多税常常拖着。有一次,军队要出征,国家急需钱粮,而倪宽由于税收得不足,法当免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