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辉祖原名徐允恭,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后,徐允恭这个名字触犯了朱允炆的名讳,因此改名为徐辉祖。徐辉祖身高八尺五寸,英俊潇洒、颇有才气,在徐达每次率军打仗的时候,家中的事务都是由徐辉祖处理,而他也总是将家里治理得井井有条,朱元璋听说后都对他刮目相看 于是朱元璋决定历练徐辉祖,让他成为后继之君的...
徐辉祖在洪武二十六年还曾与姐夫燕王朱棣共同讨伐过背叛明朝的阿鲁帖木儿和乃儿不花等,在获得胜利以后,徐辉祖便更加被重用了,而且因为他能力卓著,徐辉祖经常被派往各地,甚至负责过训练海上士兵,以防止倭寇作乱;也曾被安排到国子监,担当国子监的考察官员,可以说在洪武一朝,徐辉祖的才能就已经得以充分的施展。建...
徐辉祖(约1368年~1407年),濠州(治今安徽凤阳)人,明代大将、中山王、魏国公徐达的长子,初名允恭,长八尺五寸,面如冠玉,英姿非凡,有才气,以勋卫署左军都督府事。1385年袭爵魏国公。 (概述内图片来源:)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徐辉祖 别名 徐允恭 国籍 中国(明) ...
意思是说,徐辉祖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去世的时候有四十多岁,推断徐辉祖应该出生于元朝至正二十五年(公元1365年)左右。根据《明史·徐辉祖传》记载:辉祖,初名允恭,长八尺五寸,有才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徐辉祖的名字都叫徐允恭,后来建文帝朱允炆登基,为了避讳“允”字,才改名为徐辉祖。他身长八尺五寸...
在徐达的众多子女中,徐辉祖最令人怜惜。他本该承继父志,助其完成北伐大业。然天不遂人愿,他被软禁至死。 这对徐达来说无疑是莫大的打击。 大明武臣徐辉祖:承先启后 徐辉祖,初名允恭,是大明初年重要的开国功臣徐达的长子。他继承父亲的衣钵,在明朝初期担任要职,被视为大明帝国的栋梁之才。
徐辉祖送给朱允炆的两次机会 徐辉祖早在朱棣起事前夕,就已经清晰分析到“燕王必反”,随即便上书建文扣押燕王。在他看来,如果朝廷突然下令要求燕王入京,那么便可将其当成囚禁。不费吹灰之力的完成削藩工作,这样也会避免日后的靖难之役。而朱棣在接到朝廷入京通知之后,也是十分清绪的认识到,自己如果前去只会是...
二、靖难之役与徐辉祖的忠心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洪武帝驾崩后,朱允炆继位,史称建文帝。不久后,朱棣起兵造反,发动了历时三年的靖难之役。作为大明的名门勋贵,徐辉祖被寄予厚望,成为建文帝抵御燕军的重要力量。建文帝即位后,曾对徐辉祖委以重任,拜为太子太傅,并多次委派其外出练兵。徐辉祖也不负众望,...
朱棣所说的这个人就是徐妙云的弟弟、徐达的长子徐辉祖。他身高八尺五寸,英俊潇洒,颇有才气,当初徐达作为大将军南征北战,徐辉祖就留守家中,作为宿卫,保卫家人的安全。朱元璋见徐辉祖有一股英雄气概,很是喜爱,曾屡屡重用他,有意把他培养成才,留给后世皇帝用。徐达去世后,徐辉祖袭封父亲的爵位魏国公,朱元璋把他...
徐辉祖,这位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本名其实唤作徐允恭。但有趣的是,由于当时的建文帝朱允炆在位,为了避免与皇帝圣讳相冲突,他便如同戏剧般华丽转身,改名为徐辉祖。若论起他的外貌特征,那可是身高傲视群雄,直逼八尺大关,再加上满腹经纶的才情,简直就是行走的“高大上与智慧并存”的代言人。据《明史·徐辉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