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为解决兵力不足,将辽沈战役后驻留葫芦岛的第三十九军、第五十四军转至蚌埠,支援徐蚌战场。尽管这次会议商定采用第一种作战方案,但直至徐蚌会战开始,国民党仍没有确定作战部署,蒋介石更倾向于第二种方案,在淮河一带击破中国共产党军队主力,“来争取第二线战略配置的时间”。至11月5日,顾祝同在徐州召集刘...
【推演战报】徐蚌会战..设计笔记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三大战役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而三大战役最重要的只有一个——徐蚌会战(淮海战役)。中华民国方面根据主战场位于徐州和蚌埠之间将这场战役称之为徐蚌会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则根据战前的
杜聿明听后心凉了半截,此时的他已然明了,所谓的“徐蚌会战计划”实际已经失败了。早在他被调往东北前,就与老蒋敲定了这个作战计划,一句话就是:将主力集中于蚌埠附近与解放军决战,并马上部署下去,否则有被共军牵制无法撤退的可能。然而现在主力还未撤到蚌埠附近,说明老蒋并未按原计划进行,实际上方案改了数...
在国军展开“徐蚌会战”时,华中“剿总”并未积极参与,而是选择了袖手旁观;而徐州“剿总”在战役中的指挥亦屡次失误,最终导致全军覆没,80万大军仅有24.5万人逃脱。
淮海战役又称徐蚌会战,国民党军队一败涂地的根本原因:制定作战计划的是一帮天才,执行作战计划的却是一帮庸才!淮海战役爆发后,黄百韬兵团由于撤退不及时被陈毅粟裕的华东野战军团团包围在碾庄地区,根本动弹不得,此时第七兵团的处境可以说是非常危险。黄百韬也感觉自己这两天智商迷了路,在悔恨交加中发出了著名的...
虽然我军一直称这场规模空前的战役为淮海战役,但国军方面却称之为“徐蚌会战”。 就在剧版《大决战》第27集里,顾祝同、郭汝瑰奉命前往徐州“剿总”传达作战部署时,便将作战部署称之为“徐蚌会战”。 为什么叫“徐蚌会战”呢?这与国军的作战部署有关。顾祝同在传达作战部署时说:“(国军将)放弃次要城市,集中主...
有关白崇禧为什么出尔反尔,不愿意统一指挥华中、徐州两个“剿总”的部队,进行徐蚌会战,当时就有许多猜测,有政治上的,也有军事上的。然而,白崇禧于徐蚌会战之前,看出了此次会战必败无疑,当是一个重要原因。白崇禧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这场即将发生的大战的:1、江山易主之战,责任太大,败不起。白崇禧一眼...
蒋介石鉴于卫立煌全军被歼的教训,命令刘峙各部向徐蚌线收缩兵力,实行以徐州为轴心固准守江的方针。蒋介石绞尽脑汁,安排了“徐蚌会战计划”:以白崇禧两个兵团、4个绥靖区的部队共23万人,防御平汉路南段及长江中游地区,钳制中原解放军野战军主力;将刘峙集团的4个兵团等共29个军、70个师,连同其他部队共约70...
徐蚌会战失利后,蒋介石愈发确信白崇禧乃“党国之大患”。解放前夕,邵力子转达毛主席口信,欲留白崇禧:“建生爱领兵,可授四十万。”然白却未领情,真是“一腔热忱付东流,对方无意难强求”。白崇禧率领的桂系军队,在四野部队的穷追不舍下,最终在大西南地区全军覆没,只能匆忙撤退至台湾。此刻的白崇禧犹如虎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