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畈作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政治中心之一将近两年 之久,这里家家住过红军,户户支援过革命,是名副其实的红色堡垒,有“红都”的美誉。景区建设 现旧址群内的红军自建营房,鄂豫皖政治保卫局、鄂豫皖省委组织部、宣传部、党校、农会宣传队及徐向前旧居、徐海东旧居、戴季英旧居、红军井等仍保存并对外 开放,还陈列有“...
徐畈遗址位于中国中部,内含丰富,尽管并未经过正式的发掘,仅从调查时的断壁剖面观察,可以发现不规则的灰坑,直径约3米,深2米,底部不平整,内部填充了灰色的腐植质土。在地面上,随处可见石器、陶片、鼎腿和鬲足等文物。在调查中,从地表拣选的部分标本显示,生活用具主要为陶器,其中砂质灰陶和泥质...
据悉,徐畈村为金华徐偃王在南宋时迁居于此,由申屠氏姻亲发展而来,在七百多年的岁月中,徐、朱、申屠“三姓”各自发展,又彼此依靠,他们代代传承,绵延不绝,诞生了令人赞誉的“和合”文化。“和合”徐畈,寓意着“三姓”鼎立又众人一口,相互融合,共生共荣。阡陌纵横,新居古建交杂的徐畈村,一条长长的卵石...
管围孜村徐畈组位于晏河乡东南部,地处大别山北麓的浅山区,依山傍水而建;村子东临小潢河,与泼河镇徐坪村隔河相望,南依凤凰山,与新县浒湾镇曹湾村隔河相望.县村庄以徐,祝两姓为主.徐畈于元末始建堡,清乾隆年间,当地徐姓在此修祠,筑寨;此...
徐畈村 徐畈村,湖北襄阳市枣阳市琚湾镇下辖村,面积3.33平方公里,人口1811人。徐畈村位于镇西北8公里处,1958年称红星二大队,1960年改称徐畈大队,辖7个村民小组,3个自然村庄:徐畈(由沟东、沟西、章畈三个自然村庄组成)、孙垱、李湖、邓寨。
徐畈村位于江南镇东部,地处桐庐,富阳交界。依山傍水,地理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医疗器械与玩具箱包是该村的主要产业。全村拥有农户370户,人口1300余人,耕地500余亩,山林3692亩。村内规模企业有2家,个私企业与加工户十余家。全村有商店6家,古屋15座,汽车60余台。2006年,该村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化落实“...
徐畈遗址位于光山县城西南约25公里的南向店乡何畈村西南部的徐畈自然村,地点处于何畈的上河乡、新村、汪围孜三个自然村之间。这处遗址是一处河曲高台地,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400米,总面积达到了20万平方米。青龙河,作为淮河的一条支流,紧靠遗址的东部。这条河由南向北流淌,为遗址带来了...
徐畈旧址群位于光山县晏河乡管围孜村,是土地革命时期鄂豫皖省委所在地,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旧址群的组成部分。占地面积约1平方公里,有文物保护单位25处,保护房屋367间,保护寨墙2千米,总体建筑坐东面西,前后共有七进。四面原设寨墙,墙外设壕,寨墙四角设堡,四面有门,并各有一吊桥。一...
徐畈古村地处桐庐、富阳交界处,掩映在青山绿水,山峦群峰中,是一片静谧而幽深的净土,整个村落以水为脉。外围有应家溪、环溪,形成北水南归,两水格局。村子尚存有明清以来古建筑,包括古民居、宗祠、厅等20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