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徐璋本,就不得不提钱学森。徐璋本和钱学森本可以成为我国导弹火箭事业的双子星。然而造化弄人,徐璋本与钱学森却走向了两条截然相反的路。两人大学是同学,同时就读于上海交大,本科毕业后都选择了去美国加州理工留学, 作为同学和朋友,两人毕业后又同时选择了在该校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且互补。 钱学森研究导弹制导,...
徐璋本(1911-1988),与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同为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校友,两人都在该校攻读博士学位,且专业领域互补。钱学森专攻导弹致导,而徐璋本则研究反导弹技术。1939年,钱学森在航空与数学系取得博士学位;徐璋本则在1940年获得学位后,较早回国,最初任教于上海交通大学电信研究所。然而,1957年,徐璋...
徐璋本是属于“右派反革命分子”,其“罪行”主要是与当局有不同的想法,而且他并未觉得这些想法有错(徐的宣言中许多涉及的是学术问题,特别是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是有见地的,希特勒在德国出现不是偶然的,是有深厚的哲学基础的,这些根本不能用法律判断其是非),如果徐璋本要保持自己正直的人格,他也不能认罪。罗 昌写...
徐璋本入狱后享受了近9年的监狱优待,而后可能从事一些轻微的体力劳动,绝不像某些文章渲染地那么惨,所谓“给出了最具普世价值的定义”纯属扯淡。 当然,无论监狱生活怎样,徐璋本作为建国初期的海归博士,在人才极缺的情况下,被囚18年以及由此给家庭带来的损失,确实是个人和家庭的悲剧,也是国家的损失,但国家必须对他有...
尽管徐璋本和钱学森在求学经历相似,但他们的命运截然不同。钱学森成为了两弹元勋,而徐则因平反右派被后人评说。徐的20年囚徒生涯使他远离科学前沿。在监狱中,徐的独特行为方式与他的知识分子身份形成鲜明对比,他坚决避免涉及案情,以保护自己,这在当时的监狱文化中显得尤为突出。1970年,随着“一打...
徐璋本与钱学森同龄,都生于1911年。他俩都在交通大学读书,同赴美国留学。1939年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1940年徐璋本在加州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钱学森研究的是导弹,而徐璋本研究的是反导弹,人称“珠联璧合的一对”。钱学森和徐璋本私交甚厚。徐璋本在1949年回国,曾在交通大学电信研究所任职。1952年院系调整...
徐璋本(1911—1988),徐璋本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同龄,同为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博士,且都是学导弹的,钱是搞导弹致导,徐是搞反导弹的,钱学森和徐璋本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同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钱学森在航空与数学系学习,1939年获博士学位;徐璋本1940年获博士学位。徐璋本归国较早,回国后...
和徐璋本先生一道从北京第一监狱押出北京,关在邯郸南场的另一个知名右派邹震先生的遭遇就是例证”。 徐璋本出狱也带有传奇性。1975年春天发布特赦令:释放全部在押的国民党县团级以上的军警宪特人员。到秋天在河北省开始实施。这道特赦令本来是针对“国民党战犯”的,然而河北监狱“狱方实际操作过程中,也许受到决策层...
徐璋本和钱学森同龄,同为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博士,且都是学导弹的,钱是搞导弹致导,徐是搞反导弹的,据严昌一篇文章介绍,钱学森和徐璋本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同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钱学森在航空与数学系学习,1939年获博士学位;徐璋本1940年获博士学位。徐璋本归国较早,回国后先在上海交通大学电信研究所任教。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