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宪,男,1964年9月出生,汉族,浙江平湖人,198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3月参加工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毕业,工学硕士,高级工程师。曾任宁波市贸促会会长。人物履历 曾任宁波市经委科技处副处长,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党委委员,宁海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宁海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兼任宁波市...
1951年9月,徐光宪到北京大学后,继续从事量子化学研究,但是当时国内的实验条件与在国外学习期间相比,差别很大,想要在量子化学领域进行前沿研究,非常困难,于是,徐光宪就开始考虑转换到溶液络合物化学方向。这是徐光宪科研方向的第一次转向——从量子化学到络合物化学。1957年8月,北京大学撤销物理研究室,成立放射化学...
当时在国际上稀土萃取化学还是一门并不成熟的新兴学科,但这难不倒曾长期从事核燃料萃取分离的徐光宪。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在美国“禁止中国留学生归国”法案正式生效前,徐光宪的妻子高小霞放弃了博士学位,与他一同归国,他们被称为化学界的“比翼鸟”。 徐光宪带领学生查遍了...
绍兴院士徐光宪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1920年11月7日—2015年4月28日),浙江省上虞县(今绍兴市上虞区)人,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教育家,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被誉为“中国稀土之父”、“稀土界的袁隆平”。194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化学系;1951年3月,获美国哥伦比亚...
徐光宪(1920-2015),民盟盟员,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著名化学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稀土之父”。长期从事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的教学和研究,涉及量子化学,化学键理论,配位化学,萃取化学,核燃料化学和稀土科学等领域,在稀土元素分离及应用中作出重要贡献。
徐光宪,男,1920年11月7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15年4月28日逝世,是中国著名的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教育家。以下是对他的详细介绍: 一、生平事迹 早年求学:徐光宪曾在绍兴稽山中学就读,后转入浙江大学附属杭州高级职业学校土木科,因战乱转学至宁波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毕业后,他曾在上海宝华化学厂任技师,并...
1964年,为了打破西方国家的核威胁,中国决定自行研制原子弹,8月份,中国第二机械工业部在青岛地区召开高级机密会议,决定放弃苏联提供的沉淀法,用徐光宪团队研究的更先进的萃取法,制造原子弹的原料钚。1966年,席卷全国的大风暴来临,徐光宪因为当年的美国求学经历,也遭到了攻击,科学研究受到了很大的影响,1969年,...
徐光宪先生书柜 徐光宪先生办公室 在北大,徐光宪先生 带领着自己的团队 书写了属于中国的“稀土传奇”在今时的国际贸易摩擦中 稀土,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张王牌 从受制于人,到领先全球 稀土成为重要的优势战略资源 离不开徐光宪先生的贡献 同样是在北大 先生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后学 科学人的拳拳赤子心 薪火相传,...
徐光宪先生生前致力于中国稀土科研事业,他的贡献不可谓不深远。回顾历史,中国曾因技术滞后而导致大量稀土原矿出口,而进口加工后的稀土产品,这使得中国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然而,徐光宪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他通过留学归国,将国外先进的稀土分离技术引进中国,提出了多项改进和优化方案,推动了中国稀土科研的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