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于中西文化交流的论著层出不穷,叙述中不断会涉及“三柱石”的有关事迹,但徐光启、李之藻和杨廷筠的天主教神学言论,还是没有被全面研究过。徐光启是摆明的天主教徒,可是目前的《徐光启集》,其中有涉天主教神学的文章被以并不充分的理由给删去了,而近年罗马和巴黎的图书馆、档案馆公布了更多徐光启...
徐光启、李之藻和杨廷筠循不同途径接触到基督教,怀有不同的需要和问题,但他们都在其中不约而同地找到了一种基于外在普遍渊源的道德准则,和许多他们同时代的人一样,他们可能被理解成曾为巩固已被广泛认为正在受到侵蚀的传流价值观寻求新的理性根基。但...
徐光启、李之藻和杨廷筠 2014年11月26日 东西方的诠释学家,大都是在自己的经典传统里作诠释,苏格拉底是苏格拉底,孔子是孔子。但是,比较的兴趣天然存在,假设耶稣和孔子、托玛斯·阿奎那和朱熹,在明代中国相遇…
杨廷筠(1562-1627),字仲坚,号淇园,洗名弥格(Michael),浙江仁和人,1592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早年习“王学”,出儒入佛,又是杭州著名居士,与祩宏、虞淳熙等佛教领袖讲学。他曾在北京与利玛窦交往,但没有象徐光启、李之藻那样随耶稣会士研习天文历算。辞官回杭州后,参与东林讲会,同时与在江南的传教士郭居静、金尼...
明末知识分子徐光启曾指出“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先须翻译”;同时期的士大夫李之藻提出“借我华言,翻出西义”,而杨廷筠更是指出抓紧培养翻译工作者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西学东渐成为时代潮流 B. 资本主义萌芽推动思想进步 C. 有识之士世界观的转变 D. 西学的传入开拓了...
12.明末清初时期(近代科学)(1)明末,意大利人利玛窦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方以智等人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2)《几何原本》《》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3)17世纪,清政府任命来自欧洲的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
利玛窦在北京交游于士林,结识众多名流,其中不乏朝廷高官,如内阁首辅沈一贯、吏部尚书李戴、礼部尚书冯琦、刑部尚书萧大亨等人。但对利玛窦传教事业帮助最大的,当属“圣教三柱石”——徐光启、李之藻和杨廷筠。 徐光启是南直隶松江府(今上海)人,曾在南京与利玛窦会面,之后入天主教。利玛窦在北京期间,徐光启正供职于...
徐光启与杨廷筠、李之藻合成中国天主教三大柱石,编《农政全书》,译《几何原本》。 û收藏 转发 评论 ñ赞 评论 o p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按热度 按时间 正在加载,请稍候... 查看更多 a 271关注 466粉丝 972微博 微关系 他的关注(250) 指数通 涌金之道 趋势老成 ...
摘要: 一徐光启(1562—1633),李之藻(1565—1630)和杨廷筠(1557—1627)三人,在教会史籍上向有中国'圣教(天主教)三柱石'之称.望题知义,本文旨在探讨导致三人成为天主教徒的环境.命题虽广,作答却不能完全;论其可论,力求不泛,这是我们立意的所在.为此,本文不拟对此事给予'心理的'答案或'宗教的'解关键词:...
百度试题 题目明末天主教三柱石是指:徐光启,李之藻和杨廷筠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正确 反馈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