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亲自主持观测天象,修订历法,编成《崇祯历书》(1644),奠定了中国近300多年来历法的基础。 1、经世致用徐光启主张研究“有用之学”“经世之学”,如天文、地理、历算、水利等。他与熊三拔合译《泰西水法》,结合中国水利工具,边译边试验,把制器和试验的方法及结果都记录下来,使该书颇具实用和可操作性。...
当然,结果以徐光启为首的理工传教士天团——汤若望、龙华民、罗雅谷和邓玉涵,获得了最终胜利。徐光启也因此擢升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历经明清两朝钦天监的 传教士——汤若望 徐光启和明朝的官僚集团格格不入,主要是他和那些“何不食肉糜”的王公贵族不同,徐光启长在一个男耕女织的小农家庭,旱涝时的颗粒...
徐光启亲眼看到,明军的武器装备大多不堪使用。他遣人往澳门购买了四门红夷大炮,还请来了四位铸炮师,仿制火炮四百门。天启皇帝继位后,徐光启说服皇帝以官方名义,向澳门的西洋人购买最先进的火炮。徐光启还对火器在实践中的运用,对火器与城市防御,火器与攻城,火器与步、骑兵种的配合等各个方面部有所探求。为...
徐光启这位自上海走出的晚明宣扬西学之人,被誉为中西会通第一人。崇祯二年至六年,居官自礼部侍郎、礼部尚书,后任文渊阁大学士,主持并亲自参与译书修书事宜,传播西方科学技术。此外,徐还遴选钦天监熟悉历法之人及历科天文生进入历局,缮写译著、学习测星定时等西洋新法。上海徐家汇光启公园 来源:上海徐汇 改...
徐光启1562年4月24日诞生于松江府上海县,先后在翰林院、礼部、内阁等部门任职,官至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徐光启故居——九间楼 (今上海乔家路228-240号) 徐光启崇尚实学,积极主张经世致用,毕生致力于国计民生特别是农业的科学研究和实践,...
公元1593年,徐光启在韶州任教时,认识了传教士郭居静(L.Cattaneo)。从他那里,徐光启见到了一幅世界地图,这对徐光启来说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原来中国之外竟有那么大的世界,原来地球是圆的,原来制造了天文望远镜来观测星体的运行。总之,是郭居静为他打开了西学的大门。不过,徐光启还要继续走科举的道路,可惜后来...
徐光启,出生于明末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凭借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科学的敏锐洞察力,徐光启逐渐崭露头角。他犹如一颗在乱世中顽强生长的种子,努力吸收着知识的养分,等待着开花结果的那一天。随着时间的推移,徐光启在科学研究和朝廷事务中不断耕耘,他的才华得到了认可,官职也逐步晋升,最终成为了太子太保、文渊阁大...
徐光启(1562年~1633年),字子先,别号玄扈先生,上海县人,明末科学家,农学家,政治家,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之一。万历进士,选庶吉士,崇祯时累官至礼部尚书。徐光启吸收了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并和中国传统的科学技术相互发明,在天文、数学、生物学和农学方面获得新的成就。他主持...
徐光启出生于明代江苏省南通市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自幼聪慧,博览群书。他在年轻时便展现出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尤其对天文学和农业有着深刻的研究。徐光启在明朝政府中担任过多种职务,包括知县、参政等,积极参与地方治理和农业发展。1. 学术背景 徐光启在学术上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但他也对外来文化和科学知识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