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律,属于近体诗范畴。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七言律诗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
这一时期,诗歌创作开始注重音韵、对偶和字句的工整,出现了四声八病理论,奠定了格律诗的基本要素。 2. 成型与成熟(唐代): 到了唐代,格律诗得到极大发展并达到鼎盛。初唐时期,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等初唐四杰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了五言和七言律诗形式的确立和完善。到了盛唐时期,李白、杜甫等伟大...
然而,有人将格律诗比作“带着镣铐的舞蹈”,甚至提出格律规则会束缚诗意。这种观点忽视了诗的音韵美和形式美的重要性。事实上,熟练掌握格律是创作出色格律诗的关键。诗的意境并非受到格律的限制,而是取决于诗人对汉字的驾驭能力。因此,在谈论格律的利弊之前,我们应首先熟练掌握格律规则。同时,也要认识到古风与...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分绝句、律诗、排律三种。新体诗,也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是由古体诗到近体诗的过渡形态。又称永明体,流行于南朝的齐梁陈。 新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诗歌的、以白话作为基本...
唐代格律诗被称为“律诗”,其特点是每句诗都有一定的音律和韵律,其中的变化规则严格。唐诗中律诗的比例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成为了唐代最重要的诗体之一。唐代著名的律诗作家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宋代格律诗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律诗”演变为“绝句”。这种变化使得古代律诗变得更加开放、...
建安七子,北地三才,西江派,大局上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乐府诗歌等等;规范上不满足杂言诗、齐字七言诗,发展五言短章与绝句,由律诗雏形“永明体”逐渐发展为格律近体。▲5、字声表现上也是如此,古体每首可用一个、个或两个以上的韵进行换韵;可以在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可用平声韵、仄声韵;近体每首只能只...
格律诗发展的四个阶段 格律体新诗又名“新格律诗”和“现代格律诗”,从诞生那时起,无论是创作实践,还是诗学理论,新格律诗人、理论批评家们就从未停止过对其探索的脚步。 【基本介绍】 从“五四”至今,格律体新诗经历了四个阶段,即: 1.酝酿期:“五四”到1925年,探索者包括郭沫若、刘半农、刘大白、宗白华等诗人...
律诗:律诗是一种每首八句、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的格律非常严谨的诗。它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开始出现,到唐代初期基本发展成熟,盛唐以后是它的黄金时代。律诗分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和排律(或“长律”)三种。此外,还有少量的三韵小律和六言律诗。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每首的字数、句数、押...
总注:一切的一切,最重要的是能够掌握所谓“格律”的思路,届时从0推衍出一套律来,也不过半分来钟的事儿。当然实际上是没有这样的限制的,用是随便用就行的,想求快简单背一下也不难,但是一般来说多写写熟了就行了。“诗谱”专栏跟随更新。, 视频播放量 320、弹幕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