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载堉(1536年—1611年),字伯勤,号句曲山人、九峰山人,青年时自号“狂生”、“山阳酒狂仙客”,又称“端清世子”,河南省怀庆府河内县(今河南沁阳)人,明代著名的律学家(有“律圣”之称)、历学家、音乐家。1536年,朱载堉出生于河南省怀庆府河内县,是明太祖九世孙,明朝郑藩第五代世子。朱...
法、德、意等八国外语,对大陆、英美两大法系均有精深造诣;曾任推事、律师、宪法起草委员会和资源委员会专员、代理最高检察长等职;曾草拟《国家总动员法》、《战争罪犯审判条例》等法律;曾当选为中国比较法学会会长、刑法学会会长、国际刑法学会副会长等职;被荷兰海牙国际法学院评选为世界范围内50位杰出法学家...
我国古代最早见于记载的律学家是( )。 A. 夔 B. 伶伦 C. 伶州鸠 D. 管子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答案]C [解析]中国周景王(公元前544~前520在位)时的乐官。据《国语•周语》记载,周景王在公元前522年曾问乐律于伶州鸠。他的回答成了中国乐律学史上最早的名篇。伶州鸠除了借论乐...
杜预(222年-285年),字元凯,出生于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他是中国魏晋时期的杰出人物,同时身兼军事家、经学家和律学家。杜预出身于京兆杜氏,早年便在曹魏时期担任尚书郎,后来成为权臣司马昭的幕僚,被封为丰乐亭侯。西晋建立后,杜预历任河南尹、安西军司、秦州刺史、度支尚书等职,与贾充等人共同修订《...
荀勖(xù)(?~289年),字公曾。颍川颍阴(今河南省许昌市)人。三国至西晋时音律学家、文学家、藏书家,西晋开国功臣。为东汉司空荀爽曾孙。荀勖少年时聪慧好学。初仕于魏,为大将军曹爽掾属,后迁中书通事郎。曹爽被诛后,历任安阳令、骠骑从事中郎、廷尉正等职。又任大将军司马昭记室,屡进策谋,深见...
刘颂(?-300年),字子雅。广陵郡(治今江苏淮阴县)人,西晋时期律法学家、官员,西汉广陵厉王刘胥之后。刘颂自少明辨事理,曾被察举为孝廉、秀才,均未就命。历任司马昭相府掾、尚书三公郎、中书侍郎、议郎等职。又代理廷尉一职,在职六年,号称详察公平,被时人比作西汉张释之。西晋灭吴后,因考核王浑、...
上述论著相继发表或出版,使律学家吉同钧的形象饱满而丰富,然而,吉同钧之所以因《上修律大臣酌除重法说贴》引起同仁重视,因长于分析疑难案件受到长官赏识,又因负责修纂《大清现行刑律》受到朝廷褒奖,更因讲授律例生动详尽而受到学子推崇,皆归功于其贯通古今、兼采中...
在《晋律》颁布的同时,律学家张斐、杜预为之作注,总结了历代刑法理论与刑事立法经验,经晋武帝批准颁行,与《晋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故晋律亦称“张杜律”。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典的发展变化。西晋泰始三年,晋武帝诏颁《晋律》,又称《泰始律》。在《晋律》颁布的同时,律学家张斐、杜预为之作注,...
杜预(222年-285年初),字元凯,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魏晋时期大臣、军事家、经学家、律学家。曹魏散骑常侍杜恕之子,前秦太尉长史杜胄祖父。杜预出身京兆杜氏。初仕曹魏,任尚书郎,后成为权臣司马昭的幕僚,封丰乐亭侯。景元四年(263年),成为镇西将军钟会的长史,参与魏灭蜀之战。西晋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