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在正元年间,他被封为镇北将军,负责管理河北地区的军事,还拿着象征权力的节钺,实际上是一方军事大权在握。后来,何曾从镇北将军一路升级到征北将军,还被封为颍昌乡侯。在曹魏的官职里,四征将军的地位比四镇将军要高,何曾这次升职显然是他越来越受司马家信任和重视的体现。到了泰始三年(267年),何曾...
至于征西将军,则有六位,分别是黄忠、魏延、张翼、宗预、姜维和陈到。因为东吴在蜀汉的东边,在蜀吴联盟的背景下,蜀汉一直没有人担任征东将军这一官职,以此避免对蜀吴联盟造成不利的影响。至于笔者今天要说的征北将军,在蜀汉43年的历史中,只有一人担任,这就是申耽。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蜀汉唯一的征北将军,...
明成祖朱棣继位后,常年活跃在北伐蒙古的战争中,而治理国家的重担全部都落到了他的太子朱高炽头上,渐渐地朱高炽代行皇权,成为了永乐一朝的无冕之王。因此现代的网友们总是戏称,朱高炽是那个时期的明朝“皇帝”,而朱棣只是他手下的一个“征北大将军”那朱棣为什么当了皇帝还总是挥师北伐、不将精力都放在治...
在此基础上,三国有六位“征北将军”:蜀汉一位,曹魏两位,东吴三位!一、申耽(蜀汉)申耽,字义举,上庸郡人。从申耽的身世看,申耽是上庸、西城一带的世家豪族,在当地名望势力独一无二,当地百姓都依托于申家的庇佑,这是申耽得以长期在上庸一带立足的基础。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申耽兄弟雄踞上庸...
那么,问题来了,东吴有三位“征北将军”:陆抗上榜,另外两位分别是谁?一、陆抗 陆抗(226-274年),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三国时期的吴国名将。赤乌九年(246年),陆逊去世后,孙权册封陆抗为立节中郎将。建兴元年(252年),孙权去世,孙亮继位,拜陆抗为奋威将军。太平二年(257年),...
汉中之战后,刘备占领了东三郡。申耽选择了归附,成为蜀汉的征北将军。然而,他的兄弟孟达却选择了另一条路,投降曹魏。这种内外交困使得申耽处于一个极其困难的境地。三、权谋背叛:生存的智慧 面对孟达、刘封的压力,申耽选择了投降曹魏。虽然这看似背叛,但从生存的角度看,这是他唯一的选择。他被曹魏剥夺了...
蜀汉征北将军申耽:曾为蜀国立下汗马功劳,最终却背叛归降魏国在汉末三国时期,武将的官职从高到低大致是:大将军(大司马)→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将军→四征将军→四镇将军→四安将军→四平将军→杂号将军→偏将军。 其中,征东、征西、征南、征北四征将军是比较常见的官职,也因为执掌征伐,所以拥...
征北将军历史词典解释 官名。东汉献帝兴平(194—195)中置,任李乐为此职。曹操执政后,列为四征将军之一,多为持节都督,出镇方面,地位显要,秩二千石。魏文帝黄初(220—226)中,位次三公,二品。两晋沿置,列为三品,若为持节都督则进为二品。十六国汉、后燕、大夏亦置。南朝沿置,宋三品,为持节都督则进为二品。
因为东吴在蜀汉的东边,在蜀吴联盟的背景下,蜀汉一直没有人担任征东将军这一官职。至于笔者今天要说的蜀汉征北将军,历史上只有一人担任,这就是申耽。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蜀汉唯一的征北将军,申耽最终背叛了蜀国,归降了魏国。那么,问题来了,申耽最终是什么结局呢?一 首先,《魏略》中记载:申仪兄名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