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句为: 名为瑜伽师地云何五识身相应地。谓五识身自性。彼所依彼所缘。彼助伴彼作业。如是总名...
谓五识身自性,彼所依,彼所缘,彼助,彼作业,如是总名五识身相应地。何等名为五识身耶?所谓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云何眼识自性?谓依眼了别色,彼所依者俱有依。谓眼等无间依。谓意种子依。谓即此一切种子执受所依.异熟所摄。阿赖耶识如是略说二种所依,谓色非色。眼是色,余非色眼,谓四大种...
彼所依者:俱有依,谓身;等无间依,谓意;种子依,谓一切种子阿赖耶识。身,谓四大种所造、身识所依净色、无见有对。意及种子,如前所述。彼所缘者:谓触,无见有对。此复多种,谓地、水、火、风,轻性、重性、滑性、涩性,冷、饥、渴、饱,力、劣、缓、急,病、老、死、痒、闷、粘、疲、息、软、怯...
所有众过失,种种诸罪恶,彼皆缘所生,全然非自力。 💊总而言之,贪嗔等烦恼的所有过失,以及由它引发的自性罪和佛制罪,全部是依靠因缘所产生,无因生或者依靠自力而生的现象根本没有。 💊不仅是嗔恨心,别人对...
言“欲生彼国”者,标举所归之有缘众生。言“当修三福”者,总标行门之内涵也。净业三福即为世福(或云人天福),戒福(或云小乘福)与行福(或云大乘福)。兹具述如下:一者世福,有四句法义。言“孝养父母”者,此明一切凡夫,皆藉外缘而诞生。云何藉缘?欲界众生,或有化生(无而忽有,假随其所遇,化以离应)...
大一通之,大阴解之,大目视之,大均缘之,大方体之,大信稽之,大定持之。尽有天,循有照,冥有枢,始有彼。则其解之也似不解之者,其知之也似不知之也,不知而后知之。其问之也,不可以有崖,而不可以无崖。颉滑(19)有实,古今不代(20),而不可以亏,则可不谓有大扬榷(21)乎!阖不亦问是已,奚惑然为!
众缘和合所生,彼此相互依存的,一切皆是缘,惜缘就是惜福 地球不只是人类的家园,而是所有动植物共同的家园。古往今来,万物的存在,都建立于缘起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宇宙万物没有任何一个事物,能够独立存在,包括现象界的有情与无情,都是众缘和合所生,彼此相互依存的。一切皆是缘,惜缘就是惜福。相传曾有一...
璟闻之,牒吏部云:“元超璟之三从叔常在洛城不多参见既不敢缘尊辄隐又不愿以私害公向者无言自依大例既有声听事须矫枉请放”宁王宪奏选人薛嗣先请授微官,事下中书、门下。璟奏:“嗣先两选斋郎,虽非灼然应留,以懿亲之故,固应微假官资。在景龙中,常有墨敕处分,谓之斜封。自大明...
明人张瀚在《松窗梦语》中就说过“且缘入贡为名,则中国之体愈尊,而四夷之情愈顺。即厚往薄来,所费不足当互市之万一。况其心利交易,不利颁赐,虽贡厚赉薄,彼亦甘心,而又可以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