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因子首破“20”,究竟意味着什么?影响因子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一项客观的期刊评价指标,即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总数。“这表明《细胞研究》已经成长为真正国际一流水平的学术期刊。”《细胞研究》常务副主编李党生研究员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这意味着华人科学家...
影响因子首次突破20!据科睿唯安最新发布的2020期刊引证报告(JCR),《细胞研究》,一本诞生于上海的原创科技期刊,以20.507的影响因子,创下中国本土学术期刊影响因子的历史新高。促进中国科技原始创新、推动中国科学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国科学界在全球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高水平科技期刊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整整15年...
一般来说,影响因子在1-10之间的期刊属于一般水平,10-20之间的期刊属于较高水平,20分以上则代表着该期刊在该领域中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和知名度。高影响因子的期刊通常拥有一支高质量的编辑团队,能够吸引优秀的学者投稿,并且具有严格的审稿流程和学术标准。这些期刊发表的文章往往在学术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对该领域...
影响因子超过20分,其中有1篇不低于7分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 IF)是一个国际通行的评价指标。2019年12月31日,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公布了2020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JCR),该报告统计了各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 一般来说,影响因子越高,期刊的影响力越大,论文被引用的可能性...
根据科睿唯安最新公布的2019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CR),诞生于上海的《细胞研究》以20.507的影响因子,创下中国本土学术期刊影响因子的历史新高,在本学科领域期刊中排名世界第七、亚太第一。同样出自上海学术出版阵营的《纳微快报》和《分子植物》影响因子双双突破12;《运动与健康科学》创刊八年即跻身世界体育学期刊第...
“影响因子突破20,意味着距离金字塔尖已相当接近,可以望其项背了。”江晓原特别强调,SCI收录的期刊主要来自使用英语的发达国家,仅美英两国SCI期刊合计便有5000余种,占比超过全球总数的一半,是绝对的“大玩家”。对非英语西方国家、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而言,SCI和影响因子的“游戏规则”先天便存在诸多不利因素...
Science Bulletin是中科院、国自然基金委、Elsevier联合出版的自然科学综合性期刊,主编为王恩哥院士,前身是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5年改为现名和半月刊,Science Bulletin以研究论文(Article)为主,达到总发文量50-60%。2020年今年影响因子增长至11.780,为创刊以来首次破10。2020期刊总被引频次为8832。
6月30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获悉,2020年6月29日,2019版最新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发布,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和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共同主办的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影响因子为20.507,在...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选择:1、国内顶级高校:具有2篇影响因子20以上的论文可以进入中国的一些顶级高校,例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这些高校对于教职人员的招聘通常具有非常高的标准,因此具有影响因子20以上的论文是一个重要的加分项。2、国际顶级高校:同样,具有2篇影响因子20以上的...
放眼化学领域,目前CCS Chemistry没有影响因子,但应该定位是对标JACS和Angew,Science China Chemistry按中科院分区已经定位为化学和化学综合双一区,等同于JACS和Angew,高于Chemical Science,目前没有对标大NC和Chem的期刊,未来拭目以待。 目前看来国内期刊的定位框架正在顶层设计下逐渐成型,未来就是需要国内科研工作者的舔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