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端淑(约1699年-约1779年),字乐斋,号仪一,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县)人。约生于清圣祖康熙三十八年,约卒于清高宗乾隆四十四年。清朝官员、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一起被后人并称为"清代四川三才子"。 彭端淑十岁能文,十二岁入县学,与兄彭端洪、弟彭肇洙、彭遵泗在丹棱萃龙山的紫云寺读书。雍正四年(1726年),...
彭端淑个人简历 基本信息 姓名:彭端淑 字:乐斋 号:仪一 出生日期:约1699年(也有说法为1697年) 逝世日期:约1779年(也有说法为1777年) 籍贯:四川眉州丹棱(今丹棱县) 身份:清朝官员、文学家、教育家 教育背景 幼时聪颖,十岁能文,十二岁入县学。 在紫云寺读书,受父亲彭珣及外祖父王庭诏的教诲。 得合江进士、蜀...
📜彭端淑,1697年出生于四川眉州丹棱,清朝官员、诗文作家。他幼时聪颖,十岁能文,十二岁入县学。雍正年间,他先后中举人和进士,官至吏部主事,后出任广东肇罗道。📖彭端淑的诗文质实厚重,与绵州李调元、遂宁张问陶并称“清代四川三大才子”。他的散文《为学一首示子侄》以四川二僧去南海朝圣为喻,论为学之道,立意...
关于作者:彭端淑(约1699一约1779年),字乐斋,号仪一,四川丹棱人。他是清代四川的著名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并称清代四川三才子。彭端淑从小聪慧颖异,十岁即能文。他
《为学一首示子侄》是清代文学家彭端淑的散文作品。文章着重论述做学问的道理,指出人的天赋才资并非决定学业有否成就的条件,只有通过主观努力,才能有所成就。先讲为学的难与易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而可相互转化,转化的条件在于人的主观努力;平庸与聪明的关系也可转化,如孔子的学说却由天赋不高的学生曾参相传...
1 内容简介:彭端淑(1699年-1779年),字乐斋,号仪一,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县人)。生于清圣祖康熙三十八年,卒于清高宗乾隆四十四年。清朝官员.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一起被后人并称为清代四川三才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为学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原文]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1〕...
彭端淑《为学》| 天下之事,为之则易 图片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为学 清·彭端淑 彭端淑,清代诗文家。字仪一,号乐斋。眉州丹棱(今属四川)人。为官清廉有政绩,后隐退讲学,桃李天下。是“蜀中三才子”(彭端淑、李调元、张问陶)、“丹棱三彭”(彭端淑、彭遵泗、彭肇洙)之一。
彭端淑《为学》彭端淑(1697年-1777年),字仪一,号乐斋。四川丹棱人。清朝官员、诗文作家。 #写字是一种生活 #抖音书法热门 #好的作品都是有灵魂的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原创书法作品 - 岳世清于20230830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15.2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彭端淑出身于一个富裕的家庭,祖父彭万昆曾是明末的怀远将军,清初担任简州判官。彭端淑从小聪明过人,经常接受祖辈的教诲,教导他要追求朴实,摒弃浮夸,并且努力学习,不要自我放任。他与兄长端洪、弟弟肇洙、遵泗等人一起在翠笼山的紫云寺中苦读,多年未曾下山,得益于父亲彭珣的亲自指导。此外,他还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