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帅的态度类似,还有徐帅、聂帅、叶帅。其中,聂帅和叶帅受主席委托,起义到彭总住处做彭总的工作。但是,倔强的彭总一时拐不过弯来,始终没有认错。在参会的七位元帅中,“老实人”聂帅和朱老总是支持彭总的。一向被主席誉为“吕端大事不糊涂”的叶帅,也劝不动彭总。聂帅两次苦劝彭总认错无果后,叶...
说到彭德怀,人们都知道毛主席曾赞美过他的这首诗。彭老总性格刚烈,作战风格勇猛,因此在我党和我军中,他也被称为“猛张飞”。尽管彭德怀战功卓著,但他却先后九次请求离开军队。在庐山会议后,彭德怀被撤职,毛主席亲自打电话与他沟通:“我们就这样分手吗?”令彭德怀红了眼眶。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1...
其次,性格即命运。刘伯承元帅一向温文尔雅、待人宽和,受到错误批判时,表现出了能屈能伸的大智慧。而彭总性格率直、刚正不屈,庐山会议期间本有几次当面沟通的机会,可惜都错过了。再次,反教条主义的主持人彭总、小组组长邓公,他们对刘帅只是就事论事,所以后来定性的“某某集团”时并没有刘帅。而在庐山会议上...
彭总的指挥风格很硬朗,但他能在战场上取得如此多的胜利,和彭德怀的一个独门绝技有着极大的关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彭总都深藏不露,直到朝鲜战争才为人知晓。朝鲜战争中的彭德怀 彭老总在朝鲜战争中怒骂38军一事很有名,其实彭总的的绝活就和此事有关系。38军算是志愿军中的王牌主力,其兵员素质和装备质量都是...
彭德怀或许是十大元帅中功绩最为显赫的一位,早在红军时期,彭老总就已经担任军团指挥官,也是人民军队的创建者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彭总又成了八路军的副总指挥,别看职务上是副总,但却参与指挥了很多和日寇的战斗,在一线部队里拥有很高的威望。解放战争中,彭总又回到了熟悉的一线战场,他指挥的西北野战军在内线...
而在一野方面更“不巧”的是贺老总对于彭老总的意见是相左的。贺龙认为彭总看法不准确,言过其实,夸大了困难,而定性大会上贺龙也进行了批判。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一野方面的将领也大多上站在了老首长的一面,甚至于时任第一军军长的唐金龙还用“20根黄瓜”攻讦彭老总,指责他伪装朴素。所谓的“20根黄瓜”...
彭总的火爆脾气,比贺老总有过之而无不及,和一野战将私交并不密切。加上庐山贺老总的看法是“干劲不足”,而不是彭总的“头脑发热”。所以,在当时的大环境下,一野众将噤声也就可以理解了。在随后的扩大会议上,昔日一野的有个将领还出面举报彭总“在西野假装朴素”,开会花4万元边币买20根黄瓜。简报发出...
彭总不可或缺的“翅膀”邓萍出生于1908年,来自四川富顺。在同年中,有不少将领也同样英勇,如在长征中牺牲的红5军副军长罗南辉、抗战胜利后被苏军误杀的八路军旅长卢冬生,以及开国大将许光达、开国上将王震、张宗逊和王建安等。邓萍是少年成才的天才将领之一,18岁考入黄埔武汉分校,19岁时被组织派往湘军独立第5师...
实际上现在人们看到的彭德怀故居,是后来彭总出资重新修建的,陪伴他出生和童年的三间茅草屋早已因为年代久远而倒塌,只剩下几堆破碎的砖石和地基上野蛮生长的杂草。少年彭德怀 彭家围子是一座具有湘西风情的古朴农舍,白灰土墙、青瓦木梁,正中间的堂屋最为宽敞,摆放了几张待客用的木凳和一张四方木桌,堂屋的一侧...
后来听说陈毅硬顶着不放人,彭老总抄起搪瓷缸灌了半缸凉白开:“陈老总够意思!知道老子就稀罕硬骨头!”这段轶事直到九十年代才从机要档案里抖落出来,倒印证了张爱萍常说那句:“彭总认准的事,八头牛都拽不回。”要说最见真章的,还得数1959年庐山那场风波。会议开到第三天,张爱萍猫在住处装病,愣是把总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