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的日子很快被打破,上海党组织受到了严重破坏,周恩来迅速重组了中央军委,决定在上海秘密举办军政干部培训班,得知彭干臣正好也在上海,想到他过往在黄埔军校的经历,周恩来便选定彭干臣主持培训班的具体事宜。 彭干臣临危受命,主要负责培训同志的吃住和安全等问题,当时上海白色恐怖严重,培训地点非常难找。 彭干臣急中生智,...
这枚名章是1928年初彭干臣在上海刻制的,象牙材质,印面呈正方形,上阳刻“彭耐寒印”。印章盒为铜制,盒内上盖内贴缎面,下表面贴呢绒皮面。盒内呢制框左放名章,右放红色印泥。从1927年4月起,在不到一年的短暂时间内,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屡遭重创,彭干臣的革命事业也陷入低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
彭干臣(1899-1935),出生于安徽英山(今属湖北省)。1921年4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4年5月,彭干臣被安徽党组织选派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1925年1月,参加讨伐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作战,因战功显赫升任营长。6月被党组织调到上...
被遗忘的原因:彭干臣的牺牲发生在王明“左”倾路线盛行的时期。当时,许多革命知识分子遭到整肃,彭干臣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历史的复杂性和那个时代的特殊性,他的牺牲并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和纪念。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名字逐渐被遗忘。然而,彭干臣的牺牲并不应该被遗忘。他是一位真正的革命者,为了理想和信仰出生入死。
说罢总理握住他的手便仔细端详起这个年轻人,嘴里说着:“像,真像,模样、动作真像他父亲彭干臣。”此时,邓颖超眼里也闪烁着泪花。 那么彭干臣究竟是谁?总理夫妇又为何如此激动? 彭干臣 彭干臣出生于1899年的安徽省英山的一个农村。幼时嗜学,且十分聪明,父母便对他注以崇高的希望。
1953年,21岁的彭伟光给周恩来写了一封信,信中,彭伟光询问自己父亲彭干臣的情况。 接到彭伟光的来信,周恩来和邓颖超心情非常激动,这么多年来,周总理夫妇一直在寻找江鲜云和她的孩子们。 收到信件后,趁陈赓来北京开会,周总理找到陈赓说了彭伟光的事情,周总理告诉陈赓,彭伟光现在人在山东,希望陈赓可以尽快找到江鲜云和她的...
1921年6月2日,彭干臣等代表前往安徽省议会提出削减军费开支、增加教育投入等要求,但却遭到省府大员的冷嘲热讽和驱逐。戴文秀在这次冲突中受伤昏倒,这一消息传遍了城市。愤怒的学生集结,要求省府大员们解释。然而,他们不仅嘲笑学生,还召来卫兵镇压。"六二惨案"爆发,学生们遭受严重的伤害,姜春亭成为烈士。彭干臣...
彭干臣同志作为周总理20年代的军事助手,文武双全,应当有一席之地。然而,那时提到这位战士,不少老一辈的革命干部对其没有印象,甚至很难找到他的相关资料。事实上,干臣同志是革命时期的第一位公安局局长,在早期革命中,是周总理的重要战友。同时还是陈赓、邓颖超同志的密友,一直以来他们都十分挂念。干臣同志早期...
1932年初春之际,遵照中央的部署,彭干臣踏上了前往闽浙赣苏区的征途。彼时,闽浙赣苏区正深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的阴霾之中,遭受重创,革命火种似已微弱至极点,多数有生力量在风暴中消逝。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隐忍与休整,苏区的党组织如凤凰涅槃般,逐步复苏并重新构建起坚强的战斗堡垒。彭干臣的到来,正是...
周恩来作为政治部主任与彭干臣的交往密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后来的武装斗争中,彭干臣也展现出了他英勇的作战风格与高超的作战技巧。1925年他被党中央选中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军事技能,与朱德是同班同学。因为拥有过硬的军事素质,彭干臣与朱德成了助教一般的人物,帮助苏联教官演示军事动作。回国后他配合叶挺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