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肇兴于彭场镇,经过30余年的稳健发展,非织造布产业聚集上下游关联企业2000余家,跻身全国最大的非织造布生产加工基地。疫情期间,仙桃造口罩、防护服挑起大梁,贡献了全国40%、全省80%的防疫物资。 近年来,彭场聚焦“一块布”,在“三个升级”、四基地两中心建设、满园进规增效上做文章,坚持一企一策,千方...
奋进新征程,我们彭场肩负着市委赋予的“一主两副”“双擎驱动”的使命叠加,我们责无旁贷地要在仙桃“奋进新千亿 建设示范区”的宏伟蓝图中走在前列、当好表率。立足当下,行稳致远,就是要着力打造“三个彭场”。 一 以流域综合治理...
彭场因无纺布而成名 口罩、防护服、手术衣…… 这座小镇产出的无纺布制品 远销海内外 彭场镇,原名彭家场 根据清代《沔阳州志》记载 此地曾为白泥湖,属于洞庭湖水系 1934年,彭场成为沔阳县五大市镇之一 1945年,一跃成为全县三大镇 彭场地处仙桃东南部 这里距仙桃城区仅10公里 镇域河渠纵横,湖塘星布 水陆便利,土...
彭家场之名首次记载在清光绪年间《沔阳州志》中,源自一名彭姓商人在此开店经商,后发展为集镇,故名彭家场,简称彭场。彭场的历史脉络复杂而富有变迁,1948年至1951年,彭场曾作为原沔阳县人民政府的所在地。建国后,彭场经历了多次区镇的分设与合并,1958年合并建立彭场公社,1959年再次分设,1960年...
彭场 总人口11.6万人 却生产出了全中国60%的无纺布产品 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 产品畅销欧美市场近二十年 成为名副其实的 “中国最大无纺布制品加工出口基地” 跻身“全国百佳”产业集群 先后获得“湖北省文明城镇” “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 “中国非织造布制品...
彭场镇的历史悠久,原名彭家场,始见于清光绪年间《沔阳州志》。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彭场镇依托无纺布产业,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彭场镇已成为全国非织造布制品生产基地和全国非织造布原材料供应基地,吸引了众多企业入驻。彭场镇经济实力雄厚。作为全国无纺布重镇,彭场正全力打造世界级非织造布千亿产业集群...
彭场镇位于仙桃市中部,与市区相距15千米,面积为158.01平方千米(版图面积162平方公里),人口92,596人(2004年数据)。辖有武圣宫、三元寺、麟经阁3个社区,以及田家湾、张家剅、解家口、大岭、马沟、夏新场、千丰、织布湾、八广、芦林湖、许家湾、挖沟、港河、汪洲、牛路、共同、八步、禾丰、...
多尽一份力,让白衣战士少受一点罪 仙桃,这个走出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诞生“一座小城、五位奥运冠军、七块奥运金牌”神话的城市,也是全国唯一的“中国非织造布产业名城”。彭场,则是仙桃的非织造布产业名镇,集聚了仙桃非织造布90%的产能。誉诚无纺布制品有限公司,是彭场镇上非织造布产业的代表企业,去年抗疫关键...
彭场,总人口11.6万人,却生产出了全中国60%的无纺布产品,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产品畅销欧美市场近二十年,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最大无纺布制品加工出口基地”,跻身“全国百佳”产业集群,先后获得“湖北省文明城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中国非织造布制品名镇”等美誉。1986年,彭场国营校办编织厂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