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神合一,是体育哲学人体观的基本范畴。形神,指人的形体和精神;合一,指两者相互统一。术语介绍 形神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对范畴,在哲学史上不同的学派对形神关系有着不同的解释。南北朝范缜在《神灭论》一书中提出:“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又称:“形者神之质(实体),神...
形神相即,简而言之,就是形与神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在中国哲学中,形通常指人的身体、物质形态,而神则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等非物质层面的存在。形神相即意味着这两者在人的生命中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中国哲学强调形神一体,认为人的身体和心灵是密不可分的整体。身体是心灵的载体,心灵则是身体的灵魂。
范缜的《神灭论》引发了一场深远的哲学探讨。在这篇论文中,我们深入探讨了“神”与“形”的关系,揭示了形神相即、形质相依的道理。通过这一研究,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人类生命的本质,以及肉体与精神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理论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而且对后世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神相即的复杂性...
中国古代哲学的形神问题,本质上是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古代先哲在探索形神关系这一奥秘的过程中,充满着无神论与有神论的激烈论争。先秦时期,形神观的主要形态是儒家和早期墨家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承袭下来的“灵魂不死”和“人死为鬼”的思想,以及道家认为“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庄子·知...
形神合一哲学 形神合一这一看似抽象得概念,实际上深藏着非常具体且深刻的哲学思想。从古至今,这个概念始终是无数哲学家、艺术家以及思想家们探讨的重要主题。它不仅仅是指身体与精神的统一,还是人与世界、人与自我之间的一种以及谐关系。形神合一;实际上可以理解为一个人身心的完美契合与精神世界的深刻探索。可以...
17、形神 中国哲学史上的一对范畴,指形体和精神的关系。形与神,何者为第一性的,何者为第二性的,是区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重要标志之一。《庄子·知北游》:“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三国时支谦译《法句经》:“神以形为庐,形坏神不亡。”齐梁武帝在《敕答臣下神灭论》中说:“观三圣[i]设教,皆云...
形神之辨在中国哲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汉代哲学的核心问题,更是中国美学的精髓。从先秦时期的易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形上形下的道器之论,以及道家大象无形的思想。到了六朝时期,以形写神和传神写照的理念开始流行。唐宋以来,重神轻形的思想愈发明显,而明清时期的“不似之似说”则是在形神之间寻求平衡。
形神观,这一概念在艺术史和哲学史上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形神观的起源、发展以及它在艺术领域的应用。🎨 形神观的起源与顾恺之 形神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其中顾恺之的“以形写神”理论是这一观念的重要体现。顾恺之认为,绘画的核心在于通过形体的描绘来传达人物的神韵。他的名言“传神...
医学哲学(二) 黄 帝 内 经 形神理论之哲学内涵 《黄帝内经》分《灵枢》和《素问》两部分,是医学哲学思想萌芽时期的经典代表之作,是现存最早的中医与哲学相结合的中医学典籍,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其他三部《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之一,被称为医之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