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三弦舞(撒尼大三弦),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2008年6月7日,彝族三弦舞(撒尼大三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Ⅲ-75。历史渊源 居住在云南石林、丘北一带的彝族多为撒尼人,相传很久以前,有位如花似玉的撒尼姑娘为避土司逼婚而...
彝族三弦舞是云南彝族阿细人特有的传统舞蹈,以独特的“S”形舞姿和热烈奔放的节奏著称,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表现形式多样,伴奏乐器以大三弦为核心,兼具群众性和文化传承价值。 一、舞蹈特点与风格 彝族三弦舞的核心特征体现在身体形态与节奏把控上。舞者通过胸、腰、膝三部位的联动...
据悉,弥勒彝族三弦舞在彝语中称为“嘎斯比”,意为“欢乐跳”。因多在月光下的篝火旁起舞,故又名“阿细跳月”。作为一种群众性自娱舞蹈,弥勒彝族三弦舞(阿细跳月)集歌、舞、乐于一体,多在祭祀、节日、盛典时表演,可十几或上千人共舞。该舞蹈群众性和自发性强,动作豪放粗犷,节奏热烈欢快,有强烈的感召力...
网络开小差了,请稍后再试 [探索·发现]彝族大三弦舞是当地彝族百姓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舞蹈 选集 更多 《探索·发现》 20241009 2024考古探奇(11) 《探索·发现》 20241008 2024考古探奇(10) 《探索·发现》 20241007 2024考古探奇(9) 《探索·发现》 20241006 大地餐桌2024(7) ...
彝族大三弦,是彝族弹拨弦鸣乐器。彝语称二合亚莫、三弦亚莫、达达。彝语“二合”为三弦、“亚莫”为大,直译为大三弦。信息 彝族大三弦舞省级Ⅲ-19 文化遗产名称:彝族大三弦舞 遗产类别:民间舞蹈 申报人/申报单位:陆良县、石林县 遗产级别:省 简介 彝族大三弦。历史悠久,形体硕大,音色浑厚,用于民间歌舞伴奏...
正在播放[探索·发现]彝族大三弦舞是当地彝族百姓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舞蹈 《探索·发现》 20221019 乡韵(十七) 00:38:19 本期内容 [探索·发现]彝族大三弦舞是当地彝族百姓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舞蹈 00:05:59 [探索·发现]贵州台江反排村 无分老幼 木鼓响起便能翩跹起舞 00:05:49 [探索·发现]博巴森根 用锅庄...
石林彝族撒尼大三弦:..石林,著名的世界自然遗产,位于中国西南边陲云南省的石林彝族自治县内,是世界唯一位于亚热带高原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奇观,迄今已有2.7亿年历史。在这片自然遗产的怀抱中,流传着以“阿诗玛”为代表的彝族撒尼文化
彝族三弦舞是彝族人民代代相传的一种民间舞蹈,在休闲或欢乐时,彝族人往往都会跳起它。不同地区和不同的彝族支系对三弦舞各有不同称谓,流传于阿细彝区的三弦舞称“阿细跳月”,流传于撒尼彝区的三弦舞称“撒尼大三弦”。三弦舞是一种群体性的舞蹈,男女都可参加,但跳舞时只有男子使用三弦,女子只是踏着节奏伴舞。彝...
彝族三弦舞,在彝语中被称为“嘎斯比”,意为“欢乐跳”。这种舞蹈多在月光下的篝火旁进行,因此也被形象地称为“阿细跳月”。关于彝族三弦舞的起源,流传着多个传说。其中一则故事源自远古时代,讲述一个名叫“木邓”的人如何巧妙地钻杉木取火,为人类找到了长期保留火种的方法。当人们得知这一喜讯后,纷纷拾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