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亲自录囚的制度 中国古代司法体系中,帝王亲临牢狱审查囚犯案件的传统可追溯至西周时期,周天子定期巡视各地监牢的记载见于《周礼》。汉文帝前元十三年,齐太仓令淳于公之女缇萦上书诉父冤屈,促使文帝废除肉刑,此事常被视为帝王亲自过问司法案件的早期范例。汉武帝元狩年间确立的"刺史六条问事"制度,将录囚纳入...
录囚制度虽然在当时有很多积极作用,但这掩盖不了录囚制度本身对司法权威的破坏,皇帝因其至高的权利,不遵守律令的规定,使录囚制度严重破坏法律的确定性和权威性。对司法权威的破坏,导致犯人有时不是罪有应得,而是天降大喜,致使良善之人被侵害之后没有得到律令应赋予的保障。我国自古主张报应刑,录囚制度打破...
宋代录囚制度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保证司法公正:通过录囚制度,可以防止司法官员在审判中滥用职权和舞弊行为,从而保证司法公正。 维护社会秩序:通过录囚制度,可以加强对囚犯的管理和监督,防止囚犯在狱中发生暴动和逃跑等行为,从而维护社会秩序。 提高司法效率:通过录囚制度,可以对案情进行集中审理和决断,避免拖延审判...
简述唐代录囚制度。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正确答案:唐代为加强狱政监督,进一步完善了录囚(又称虑囚)制度。自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亲录囚徒”始,历代相袭,变为常制。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每视朝,亲录囚徒”,以致数额多达二三百人。凡经录囚之后,犯人有罪多得减轻处罚。唐太宗曾明令规定“诸狱...
录囚制度自汉代成为常制,但是录囚的目的仅为了防止刑狱冤滞,或是应为灾害而录囚,内容仅限于审录囚徒,“知其情状有冤滞不也”。鲜见有以录囚为手段来行赦免之事。汉代以后,录囚制度经过两晋南北朝的发展,渐渐参杂有赦免的含义。而到了晋代,皇帝赦宥便成为录囚的一种主要形式,《晋书•武帝纪》载“泰始四年...
录囚制度开始于以下哪一个朝代?( ) A. 秦朝 B. 汉朝 C. 南北朝 D. 唐朝 答案: B 分析: 正确答案:B 解析:汉代建立了录囚制度,即由皇帝或上级司法机关通过对囚徒的复合审录,监督和检查下级司法机关的决狱情况,以平反冤案,梳理滞狱。 知识模块: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
唐代刑部的司法权限主要体现在其“录囚”功能上。录囚,也被称为“虑囚”,主要是指皇帝和各级司法机关对囚犯的情况进行审录和检阅,以防止冤狱的发生。唐代录囚制度已经相当成熟,主要由刑部、大理寺、皇帝或地方官员负责。皇帝亲自审录囚徒在唐代非常普遍。为了完善录囚制度,法律规定了严格的期限,要求全国各地的司法官...
录囚是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即皇帝或官员对在押囚犯所犯案件进行复核,审查档案卷宗,听取犯人申诉,可以说是在行刑之前纠正冤假错案的最后一个机会。 录囚制度起源于西汉,刚开始只是地方长官录囚,东汉时有了皇帝亲自录囚的记载。经南北朝,录囚制度在唐朝发扬光大,皇帝亲录囚徒成为正式的制度规定。唐太宗充...
所谓“录囚”,是指上级司法机关对在押囚犯的复核审录,以检查下级司法机关对案件的审判是否有失公正,并纠正冤假错案。 录囚制度自汉代成为常制,但是录囚的目的仅为了防止刑狱冤滞,或是应为灾害而录囚,内容仅限于审录囚徒,“知其情状有冤滞不也”。鲜见有以录囚为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