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止者,笞五百。出处:《汉书·刑法志》词语解释:劓,五刑内肉刑的一种,被处劓刑的受刑人被割去鼻子。汉文帝时,将应受劓刑的罪改为笞刑。笞,用竹板或荆条打背腿的刑罚。景帝时,因加笞与重罪无异,往往笞未毕而人已死,幸而不死,亦不可为人,故减笞五百为三百,三...
当斩左止者台500中的纸 《汉书・刑法志》:“当斩左止者笞五百”。中“止”在句中表示的是( )。 A.间接引申义 B. 假借义 C. 本义 D. 直接引申义 答案:C 《汉书·刑法志》云:“当斩左 止者,笞五百。”这里的“止”就 是用其本义,此义后来写作“趾”。 如成语趾高气扬。“止”承担着人的 ...
zhǐ 止 【字形分析】 业止止 甲骨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止”是象形字,甲骨文象人的脚掌和脚趾。 “趾”的本字,表示脚。 【字义例释】 ①同“趾” 。脚。 【例】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班固 《刑法志》 ) — —应当砍左脚的人,用竹板打五百下。 ②停止。 【例】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蒲松龄...
写出下列句中古字,并说明增加或改变了什么构字部件构成今字?(每字2分。写出古字1分,具体说明1分;共10分)(1)观往事,以自戒。(《苟子•成相》)(2)当斩左止者,笞五
虽然斩右脚和左脚都是斩掉一支脚,但右脚比左脚有用,古时候认为斩右脚是极大的耻辱比斩左脚严重的多所以认为是极严重的刑罚.
文言文转成今字和其意思1.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莫]今字是___;意思是___2.廷尉当恽大逆无道,[要]斩.[要]今字是___;意思是___3.当斩左[止]者,笞五百.[止]今字是___;意思是___4.行之十年,秦民大[说].[说]今字是___;意思是___5.吴起[取]齐女为妻.[取]今字是___;...
(1)“旌旗”为“斩”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A、B;“至遮虏鄣者相待”为“期”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D。故选:C。句子翻译为:于是将所有的旌旗尽行砍倒,与珍宝一起埋入地下,李陵命将士每人身带二升干粮,一片冰,约定到遮虏鄣会合。李陵与韩延年都跨上战马,十几名壮士
百度试题 结果1 题目当斩左止者,笞五百。(《汉书•刑法志》)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止:在古字的形体上加意符“足”写作~趾”.反馈 收藏
百度试题 题目2)当斩左止者,笞五百。(汉书刑法志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反馈 收藏
文帝肉刑改革正是循此思路。而这种改革是以‘老小不当刑、刑尽者,皆笞百’为开端,经历了以笞代刑→以笞代腐→以笞代劓、以笞代斩左止这样一个从局部到整体、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最终完成了‘易刑’”汉文肉刑改革本质将笞刑扩大化 发布于 2025-03-11 18:25・IP 属地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