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北宋著名的道学家、诗人、文学家、养生家,其生活的时代大约是在北宋初期。陈抟在这首《归隐》中,正是告诉了世人,应该要放下一切,不应该太看重名利,而他本人在早年间,也是和大部分的文人一样,曾经游历过很多的地方,最后选择在武当山隐居,过着一种极为平淡的生活,让他的诗歌也更...
想象着真的有一天能够归隐,便忍不住心生向往。俗尘琐事,是是非非,尽数抛于脑后,离开钢筋混凝土的世界,拥抱内心的安宁。人群太吵了,我想去隐居,去山居小院观星探幽,去清幽古寺寻觅心安。隐于山,隐于庙,隐于烟火日常。01 小隐,隐于山 人和山在一起,便是“仙”,仙境不常有,山境却多见,所以,最...
迫于生活压力,归隐后他又数次出入官场。但宦海进出数遭后,他身心疲惫,终于看清“代耕非本望,所业在田桑”,42岁那年下定决心,不为五斗米低下头颅,退出官场,由追逐建功立业转向追求内心的安宁,哪怕生活不复光鲜,连喝酒钱都没有。若不是久在樊笼里,他不会明白复得返自然的可贵,不会真正认识到自己最重...
现存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的《陶渊明归隐图》正是此类作品之一。画家将诗歌分为几个独立章节,配以他所绘的场景,将如此长诗转化为几个章节加以描绘,观之犹如几段独立的图画,每一段还有画家的注解。既然陶渊明原作的主题是“归家”,那这件和诗而作的图画也体现了宋代观者,诸如苏东坡及其同道,对“归家”的体味。东坡...
正是因为这样,先报答君恩,在再寻求归隐,欧阳修对归隐生活的构想才是现实的,是可以实现的。而再做出这样的决定时,欧阳对于在哪里开始自己的归隐生活,也有着自己的“情有独钟”。二、归处:环境与氛围的结合 在古代文人心目中,最好的归隐之地,是那些好山好水的名山大川。一方面,这些地方的自然地理条件,都...
归隐【作者】陈抟 【朝代】宋 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紫陌纵荣争及睡,朱门虽贵不如贫。愁闻剑戟扶危主,闷见笙歌聒醉人。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译文 注释 十年的游历惟有一处曾到过的青山,时常出现在梦中。 高官厚禄金山银山都比不上安稳的睡眠和安贫乐道的生活。 世间最使人发愁的莫过...
归隐的意思是:回到民间或故乡隐居。有一定官职或才能的士人隐居的,才有资格称为“归隐”。中国历代士人的归隐方式,大概可分为以下十种:其一,真隐、全隐。如晋宋间的宋炳,元代的吴镇等,从不去做官,皇帝下令征召也不去,也不和官方打交道。其二,先官后隐。这种一般都是社会太黑暗,官场太腐败...
归嵩山作 唐代: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这首诗描写了王维归隐途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想,不仅诗中有画,更是有禅意。采取的写作方法也有拟人、对仗、比兴的等多种,让读者欣赏诗词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作者愉悦的心情,以及对归隐...
那么他当年为何会选择进入体制,最后又为何会选择归隐田园呢?陶渊明出生于晋朝末年,晋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虽然低调,但是又非常重要的朝代。说它低调,是因为晋朝几乎没有什么丰功伟业,有的几乎都是抱头鼠窜的不堪历史,说它重要,是因为它改变了一样很重要的东西。众所周知,晋朝的奠基人是三国末期的枭雄司马懿...
文/志强 西去别衰周,紫气东来照九州。为教痴人书道德。来坐青牛,去坐青牛。归隐四方游,尹喜邀停置酒留。性命双修无为治,留也悠悠,归也悠悠。4、南乡一剪梅 文/鸿音 蓑笠薄衣宽。劲吼山歌昊外传。背上黄牛吟牧野,来又穿山。去又穿山。今日系阴天。壮汉骑牛乐又闲。待得春来耕季种,牛入田间。人入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