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索备考名词解释 弦索备考,亦称《弦索十三套》。我国古代器乐合奏曲谱集。清代蒙古族文人荣斋所编。最早见于清嘉庆甲戌年手抄本。所辑乐曲以胡琴、琵琶、三弦、筝4种弦乐器为主,故以“弦索”名之。共收入13首合奏曲:《合欢令》、《将军令》、《十六板》、《琴音板》、《清音串》、《平韵串》、《月儿高》...
上世纪50年代初,荣斋的曾孙陶君起将家传的《弦索备考》手抄本贡献出来,引起学界重视。音乐理论家曹安和、简其华合作将全部曲谱译成五线谱,由人民音乐出版社于1962年分三册出版。这使绝响已久的“弦索十三套”重新变成实际音响有了可靠的依据。1984年,谈龙建与几位同好自发成立《弦索备考》研究小组,在曹安和指...
弦索备考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您好,“弦索备考”是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一部清代的弦索乐谱集。具体来说: 《弦索备考》的背景 《弦索备考》又称《弦索十三套》,是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由蒙族文人荣斋编撰的一部器乐合奏曲谱。 它是迄今所见最早、最为完备的用工尺谱记写的多声部合奏曲的弦索乐谱。全书...
一《弦索备考》在当代的传承 (一)“口传心授”——《弦索备考》的演奏艺术在当代之传承 曲谱《弦索备考》因著有十三部套曲故又称为“弦索十三套”,它一直是以口传心授的个体承袭方式传承,其序中记载了荣斋与同好们学习弦索音乐的过程:荣斋与好友隆公从赫公处学得琵琶、胡琴与三弦的指法;祥公从福公那里...
《弦索备考》是除了古琴谱以外,迄今为止中国音乐史上记录最为详尽和完整的一部弦索乐乐谱。现存的《弦索备考》是1814年的工尺谱抄本,由十九世纪初清代蒙族文人荣斋等人所编缀。收有13套以弦乐器为主的合奏乐曲。曲名为《合欢令》、《将军令》、《十六板》、《琴音板》、《清音串》、《平韵串》、《月儿高》...
一、《弦索备考》在当代的传承 (一)“口传心授”——《弦索备考》的演奏艺术在当代之传承 曲谱《弦索备考》因著有十三部套曲故又称为“弦索十三套”,它一直是以口传心授的个体承袭方式传承,其序中记载了荣斋与同好们学习弦索音乐的过程:荣斋与好友隆公从赫公处学得琵琶、胡琴与三弦的指法;祥公从福公那...
23年是《弦索备考》问世的第209年,杨荫浏20先生于1953年撰写的《关于“十六板”的说明》一文开启了“弦索十三套”开拓性研究,至今已有70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前辈学者从1950年代开始研究这个谱本,并将其译为五线谱和简谱出版,为这个谱集变成活的音响奠定了基础。1983年在曹安和先生的指导下,谈龙建老师...
《弦索备考》相关的名词解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弦索备考 定义:《弦索备考》是一部清代汉族器乐合奏谱集,由蒙古族人荣斋于嘉庆十九年(1814)编订。此书共收有十三套大型合奏曲,采用工尺谱记写旋律,并以减字谱记录指法,是研究中国古代音乐特别是器乐合奏的重要资料。 内容特点: 收录的乐曲多为明清时期...
《弦索备考》是中国清代的一部器乐合奏曲谱集。以下是关于《弦索备考》的详细解释:编者与时代背景:由清代蒙古族文人荣斋所编,存在嘉庆十九年的抄本。曲谱内容与形式:用工尺谱记写,收录了13套以弦乐器为主的合奏乐曲,如《合欢令》、《将军令》等。全书共6卷,10册,其中卷一是指法和汇集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