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辅,字世伟,南阳西鄂县人,是汉朝河间相张衡的后代。张辅年轻时已表现出才干和器度,与表弟刘乔齐名。当初张辅补蓝田县令,在任上不为当地豪强所屈。当时强弩将军庞宗是西州的大族,他的护军赵浚,是庞宗夫人的本家,因此他放纵僮仆横行霸道,是当地百姓的一大祸患。张辅按法律严厉制裁,杀了两个恶奴,又没收了...
在接下来的六年岁月中,安南地区再度陷入动荡,两度叛乱涌现。然而,这一切都被朱棣巧妙化解,他派遣得力干将张辅前往,每次都成功地稳定了局势。为了进一步巩固安南的安宁,朱棣在1415年毅然决定,将张辅直接任命为交趾总兵官,让他肩负起镇守安南的重任。朱棣最初怀有宏伟的蓝图,他期待张辅家族能如沐英家族那般,长久...
1402年,当朱棣率领大军进入南京城的时候,张辅就在他的身边。因此,在9月份封赏靖难功臣时,按照张辅的战功本应封为侯爵,但是朱棣考虑到张辅的妹妹是后宫妃子,为了避嫌亲近外戚,因此册封张辅为信安伯。在靖难之役中,张辅与丘福、朱能等人并肩战斗,众人很清楚张辅的功劳,这也是两位公爵功臣为张辅打抱不平的原因。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带领军队攻陷元朝的大都和上都,迫使元朝统治者北迁至漠北,而当时任职于元朝枢密院的张玉也随之北移,就是在这个时期,张辅出生了。在《明史》中有这样的记载:仕元担任枢密知院时,朝廷灭亡后,他选择随同一起向北逃亡。1385年,张玉秘密离开北元朝廷,带着全家老小投靠明朝。因在捕鱼儿海战役...
张辅作为明朝早期的重要将领,其一生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最终在土木堡之变中战死,享年75岁。他的一生,也正是明朝历史的一个缩影,展现了当时朝廷的权力斗争、封赏制度、以及忠臣义士的形象。而要深入了解张辅,就必须从他的主公——朱棣开始说起。一、朱棣与张辅 朱棣,明朝第四位皇帝,他在登基之初,面临着...
75岁的老将张辅,追随英宗出征,也阵亡沙场,死于小兵之手。如果张辅能挂帅出征,认真筹备北伐,击败也先并非难事。张辅:四次征讨安南,三次擒拿对方“伪王”,75岁殒命疆场,诉说着明朝的辛酸。1385年,大将军徐达病逝,元朝枢密院长官张玉带着10岁的儿子张辅,南下投奔明朝。1399年初,朱棣在北平起义,打着“清君侧...
张辅成为朱棣倚重的战将,他历事四朝,国家太平安定,张辅功不可没。最后却死于土木堡之变,结局让人唏嘘。辅佐朱棣 张辅骁勇善战,刚毅威严,治军严厉,在军中享有威名。他一生四次出征交趾,威名远震,也是他一生最大的功劳。他历仕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靖难功臣邱福去世后,在将领中长期位居首位。朱棣...
张辅,字文弼,洪武八年(1375)生于漠北蒙古,河南样符人。其父张玉原本在元朝当武官,元亡时随元顺帝远走漠北,因功累功迁为枢密知院。元朝的枢密院掌朝廷军机大政,是朝廷最高军事机构。枢密使由皇太子兼任,为虚职,实际主事者为知枢密院事,也就是知院,是正二品官员。可见北元为拢络人才,许诺了多少...
张辅于1375年出生在远离中原的漠北,这与他的父亲张玉密切相关。张玉当时在元朝的枢密院工作。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带领军队攻陷了元朝的大都和上都,迫使元朝统治者向北迁往漠北。此时,张玉也随之北迁,而张辅正是在这个时期出生的。《明史》提到:“仕元担任枢密知院,元朝灭亡后,随即逃往漠北。”在1385年,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