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裕钊的楷书端产浑穆,取法六朝碑版之纵横奇肆,兼融唐楷之峭拔俊秀。运笔扎实凝重,转折处呈外方内国之势,自成一家之体。清光绪十二年,河北南宫重修县学,张裕钊撰书《重修南宫县学碑记》,又叫《南官碑》。此碑为其代表作,故称其书体为“南宫体”。此碑文字双美,镌刻精细,在当时影响很大。《南宫碑》刻...
晚清书法家张裕钊楷书《滕王阁序》,笔画以斜为正,结体似圆实方 张裕钊(1823~1894),字廉卿,又字方侯,初号圃孙,后改号濂亭,湖北武昌(今鄂州)人,晚清官员、散文家、书法家,“曾门四学士”之一。张裕钊的书法独辟蹊径,融北碑南帖于一炉,创造了影响晚清书坛百年之久的“张体”,被康有为誉为“千年...
实际上,张裕钊的书法在日本也很出名。日本人宫岛咏士(1867年——1943年)20岁时来到清朝追随张裕钊先生8年。在这8年里,张裕钊先后在武昌、襄阳、西安等地教书和生活,宫岛咏士就寸步不离地跟随到这些地方求学,收获颇丰。1894年春,张裕钊去世后,宫岛咏士悲痛万分,给老师吊丧之后选择回国,在东京创办了“善...
张裕钊早年取法主要是欧体,当然还有颜柳,中年以后魏碑楷书才逐渐成型,其艺术特色就是庄重、严谨、高古,也不乏俊秀,富有书卷气,这正是张裕钊创造的魏碑新体,把社会的用字规范与审美规范熔为一炉。北碑书法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艺术水准参差不齐,技术含量悬异,基本上属于无名氏书法。帖学是文士书法、名家书法...
张裕钊五帖! 张裕钊为明清两代“桐城派”古文八大家之一、清代著名书法艺术家。其书法独树一帜,对北碑书法艺术是一个卓越的创造和发展。《重修南宫县学记》是其书法艺术臻炉火纯青之境的精心力作,充分体现了张氏书法成熟的艺术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其碑帖在海内外广为流传。因此...
张裕钊进入光绪中期(光绪9年-20年)以后,其书法可以说是更为发展。 这期间,张裕钊身为保定莲池书院(光绪9年-14年、1883-1888年)・武昌江汉书院(光绪15年-17年、1889-1891年)・襄阳鹿门书院(光绪17年-18年、1891-1892年)山长(相当于今天的大学校长),与这个...
十九世纪的中国文化地平线上,曾出现一位湖北鄂州人的身影,他就是清代文学家、书法家、教育家——张裕钊。 张裕钊青年时代正值鸦片战争爆发,曾经辉煌的大清王朝遽然跌入了屈辱境地。而太平天国起义与官场腐败等因素更加剧了国家衰危,张裕钊的思想意识开始觉醒。 入...
张裕钊(1823-1894),近代散文家、书法家。字廉卿。湖北武昌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中举,考授内阁中书。后入曾国藩幕府,为“曾门四弟子”之一,被曾国藩推许为“可期有成者”(《清史稿·张裕钊传》)。生平淡于仕宦,自言“于人世都无所嗜好,独自幼酷喜文事”(《与黎莼斋书》)。曾主讲江宁、湖北、直隶、陕西...
”宫岛咏士总结出通过第四指和拇指尖的捻笔动作,把笔锋调整为中锋运笔,张裕钊的笔法来自包世臣,捻管转指是其书法“外方内圆”的技术保证。张裕钊对于“永字八法”有如下记载:“……磔为巨舰凌波,弩为流金下注,侧如跃虎蹲崖,掠如饥鹰捩影,勒如长剑决云,啄如利箭破的,策如潜虬跃渊,趯如莽蜂出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