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张衡一号”卫星已经圆满完成五年设计使命,在轨运行五周年取得丰硕成果:我国首次成功获取了覆盖全球的地磁场和低频电磁频谱两套基础数据集,完整记录了全球500多次6级以上、近60次7级以上强震信息;在此基础上,首次系统构建了全球参考地磁场和岩石圈—大气层—电离层耦合机理两个科学模型,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全面...
关于“张衡一号”的性能,申旭辉表示,其搭载了感应式磁力仪、高精度磁强计、电场探测仪等8种载荷,填补了中国在近地磁场精确探测领域的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对地观测效率方面,“张衡一号”每5天实现对地球上同一地点的重访;就覆盖区域而言,卫星观测到地球南北纬65°内的广阔范围,重点观测区域覆盖我国陆地全境和陆...
张衡一号(Zhangheng 1)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电磁监测试验卫星,探测内容包括地球磁场和电磁场观测、电离层等离子体原位探测和层析成像,以及高能粒子观测等。 张衡一号的数据产品包括: 地球电场、磁场分频段波形和频谱数据 地磁场矢量数据和总强度数据 电离层等离子体原位电子、离子温度和密度数据 ...
“张衡一号”电磁监测卫星是我国全新研制的科学试验卫星,主要用于地磁场和电离层环境及其动态信息获取,支撑全球地磁场和电离层建模及其在地球物理探测研究、地震预测科学探索和通信导航环境管理等领域应用,是我国对地观测系统和天空地一体化地震立体监测体系建设的重...
2023年2月2日,张衡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五周年。张衡一号能够以“天星”观“地震”,拥有跳出地球观测地震的独家本领,意义非凡,发射入轨五年以来,取得了累累硕果。今天,在张衡一号发射五周年之际,让我们一同回顾张衡一号的亮眼成绩单。张衡一号有哪些重要意义? 张衡一号卫星是我国首个地震立体观测体系天基平台、首...
此前,我国主要以光学、雷达进行对地观测,而张衡一号卫星填补了我国对地电磁观测空白,使我国具备了全疆域和全球三维地球物理场动态监测能力。专家指出,该卫星具备对世界范围内6级以上地震做出监测的能力,能监测到大地震发生前电磁、电离层和高能粒子的异常,为探索大地震的短临预报方法提供便利。 那么,张衡一号卫星...
“张衡一号”卫星 在轨运行五周年 为推进破解地震预测科学难题,2003年2月18-19日,中国地震局、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科技部、中国科学院等共同组织香山会议,正式启动了我国地球物理场卫星计划论证工作。2018年2月2日,作为我国地球物理场卫星计划的首发星和地震立体观测体系首个天基平台,“张衡一号”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在...
“张衡一号”卫星(CSES)的发射,意味着可以监测到地震对电离层扰动的更多数据信息,以弥补地面监测的不足。该卫星不能直接用于预报地震,它主要是收集更多地震前的信号对电离层的扰动以及全球地磁场变化情况,为…
卫星信息的下传必须依靠数传分系统,数传分系统是所有卫星必备的有效载荷,它搭建了卫星与地面的信息传输链路,是张衡一号将地震信息快速、准确传回地面的关键。跟其他卫星相比,张衡一号的数传分系统在电磁兼容性方面做了大幅度的优化,以此才能实现地震信息的准确传送。怎么样克服电磁辐射对卫星信息传送的影响?卫星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