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传承母语方言和作为语言学人的使命感,张耕意识到对洪雅方言进行“抢救性”调查记录的重要性以及自己肩负的责任:“如果我不来研究,那谁来做?也许几十年后,这门方言就衰亡了,语言的多样性就消失了。”于是,他开始做系统的田野调查,深入语言使用的“...
#复旦·青年# 【国奖是如何炼成的丨张耕:传承语言学的声、光、热】张耕,中共党员,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20级博士生,获评2021-2022学年博士生国家奖学金。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和方言学。硕博连读硕士阶段师从陈忠敏教授,博士阶段师从张伯江研究员。在校期间先后4次获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语言的演化发端于日常口语,四川方言的主观化显然与巴蜀文化自信、热情的品性是分不开的。 四川方言与巴蜀文化的包容性是其底色,戏剧性和主观性则是其特色和活力所在。四川方言的戏剧化和主观化,是为抒发情感、表现自我、交际互动服务的,与中国语言文化的特质相契合,这正是四川方言生命力强、富有魅力的深层根据。由此...
复旦语言学 2019-11-11 16:24 +订阅 题目 入声韵在四川灌赤片方言中的演变 主讲人 张耕 硕士研究生 2019年11月13日(周三)18:00 摘要 文章运用历史比较法,研究中古入声韵在四川(包括重庆)境内灌赤片西南官话中的演变。以田野调查和共时描写为基础,通过四川灌赤片20个方言点的比较,首先构拟入声韵的原始类及...
其次,通过西南官话22个方言点的用法比较,考察“该”多功能性的分布差异,并根据语法化的并存原则和单向性原则,重构“该”的语法化过程。最后,结合互动语言学和关联理论分析,“该”字句的实质是一种立场表达,其演变过程是早先的语义吸纳了语境假设的规约化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