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憩田家得句清代 • 张维屏夜绩朝耕课子孙,高低茅屋自成村。竹林阴合孤烟细,涧水流分众瀑喧。能使劳人生静念,即从尘境悟仙源。无田我亦思归去,白石清泉闻此言。张维屏,广东番禺人,岭南诗派的代表诗人。他42岁中进士,当过知县、知府,56岁时辞官还乡,从此便开馆授徒、潜心著述。诗人在归隐前期的作品...
《新雷》是清代文学家张维屏于道光四年(1824)年早春在松滋任上作。诗中通过对大自然的赞颂和对美好春天与充满生命力的新雷的呼唤,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到来的喜悦之情,抒发了诗人期盼新社会和新生活的迫切愿望。从诗中可看出,处在历史大转变前夕的诗人,已经朦胧地意识到了除旧迎新的时代要求。与十五年后...
张维屏(1780—1859),字子树,号南山,又号松心子,广东番禺人(今广州)。张维屏一生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先后在湖北、江西担任州县地方官。他勤政爱民、为官清廉,赢得了“尽心民事,深洽舆情”之美誉(参见陈澧《张南山先生墓碑铭》)。 张维屏一直秉持“欲希...
“官虽廉,虎饱食;官而贪,虎生翼。”这是清代中后期著名爱国诗人张维屏的一句名言。张维屏一生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以及咸丰四朝,先后在湖北、江西任州县地方官,一度署理南康知府。他为官清廉,被誉为“尽心民事,深洽舆情”,后终因不耐官场的腐败,于道光十六年(...
张维屏认为“诗固出于性情”写诗当如造物之自然,他的诗以明白晓畅的语言写真情实景,于白描笔墨中有时见含蓄凝炼。故林昌彝说他“警炼异常”。他引新事物入诗,如写火轮船、世界地图等,表现了近代诗突破传统题材、展拓诗境的趋向。 张维屏古文也有一定成就。恽敬称誉他为“岭外柳仲涂”。他批评当时古文两大病,即“...
张维屏一直秉持“欲希古贤”、济世救民的从政抱负,却因晚清官场黑暗腐败而断然辞官归里。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张维屏写下了《三元里》,以及歌颂陈连升、葛云飞、陈化成三位爱国将领的《三将军歌》等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在当时流传甚广,起到了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作用。已故著名文学家阿英(钱杏邨)曾称赞张维屏的这些...
张维屏,1885出生,1911年12月24日颍州城被攻陷,计划守事被擒遇害。早年弃学走皖,与兄张汇滔同事军学。1908年11月熊成基在安庆发动起义,因事泄很多党人受牵连,他亦仓促归寿州,协助从日本归国的张汇滔进行革命活动,结交甚厚。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寿州民军独力抗击河南布政使倪嗣冲。他随张汇滔守安徽颍州(...
张维屏(1780年﹣1859年),字子树,号南山,又号松心子,别署楚客、第七洞天樵客、南山道人、珠海老渔、唱霞渔者等。广东番禺(今属广州海珠)人,原籍山阴。他是一位中国近代诗人,同时也是一位官员。张维屏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开始参加县试,嘉庆十二年(1807年)进入都会试,翁方纲对他的诗歌极为赞赏。道光二年(1822...
张维屏(1780年-1859年09月18日),字子树,号南山,又号松心子,别署楚客、第七洞天樵客、南山道人、珠海老渔、唱霞渔者等。广东番禺(今属广州海珠)人。原籍山阴人。中国近代诗人。张维屏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始应县试。嘉庆十二年(1807年),入都会试,翁方纲极赏其诗。道光二年(1822年),中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