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简斋心眼好,对病人那是真的一视同仁。碰上贫苦百姓,他每天送出10个免费号,药费要么半价要么全免;遇上那些达官贵人,他可一点都不含糊,出诊的车马费该收多少收多少。抗战胜利后,张简斋回到南京坐诊,1947年还当上了南京市参议员。1950年,他在香港离开了人世,出殡那天,成千上万的人来送他,那场面,真...
张简斋一心为贫苦人民着想,他对病人无论贫贱都会一视同仁,对于特别贫困的人,他每天都会送10个免费号,而药费也会注明只收半价或免费。而对于达官贵人,他从不客气,甚至出诊的车马费也会一并算上。抗战胜利后,张简斋重返南京坐诊,并于1947年当选为南京市参议员。1950年,张简斋在香港与世长辞,在他出殡之日 ...
所以,我很感佩我祖父,希望他的医术能够发扬光大。通过大家的努力,特别是侯俊等人的推动,2007年,张简斋国医医术被南京市人民政府列入首批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张简斋中医温病医术被江苏省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希望我祖父的医术能够传下去,有这么多传承人,金陵医派肯定能够再壮大。作为张...
1932年,张简斋任南京第一届国医审查委员,还参加筹建了“中央国医馆”,并且举办了“南京国医传习所”,为国家培养出100多名青年才俊,其中有很多青年最后都成了中医大家、名家。张简斋先生为人谦虚低调,他自己从不写书著作,他认为前人已经将中医的研究做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自己是无需再写什么东西的了。所以张简...
张简斋(1880-1950),字师勤,祖籍安徽桐城,生于南京城南鞍髻坊祖宅。张简斋出生于中医世家,三代行医。父亲名张厚之,是位中医,但名气并不大。张厚之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既传授了桐城古文派的精华,又教他们为人立身之道。张简斋兄弟三人...
“现在重庆最忙的人,不是TV宋(宋子文),也不是陈诚,而是一个医生。”这是1945年美国记者白修德为美国《生活》周刊撰写的专访稿的开篇语。而他口中的这位医生就是张简斋。 1880年,张简斋出生在金陵城内一个医学世家,其中医家学师承于江苏著名的“孟河医派”。孟河是江苏常州市新北区的...
张简斋(1880—1950)是民国时期著名的中医学家,金陵医派奠基人。祖籍安徽桐城,生于南京中医世家。三代行医,得其真传。张简斋的医术从二十年代末即崭露头角,至三四十年代极负盛誉,有”南张北施(施今墨)“之称,当年民国诸多达官名流都投医门下,如孔祥熙、陈立夫、陈果夫、何应钦、陈诚等。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亲题”当代...
张简斋三代行医,得益于世代真传,年轻时医术就崭露头角,在医界颇负盛名,有“南张北施(施今墨)”之称,当年民国诸多达官名流都投医门下,如孔祥熙、陈立夫、陈果夫、于右任、何应钦、陈诚、程潜、谷正伦等,在重庆行医期间,曾经治好蒋介石夫人宋美龄胃病,名声显赫。抗战前,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亲题“当代医宗”匾额致赠,...
张简斋(公元1880—1950年),字师勤,祖籍安徽桐城,在简斋出生时,张氏迁居南京已有数代,前辈皆行医。简斋生于清季,年少时就博闻强记,16岁时曾参加科举,为前清末代贡生(拔贡)。简斋17岁时便在其父张厚之的指点下专攻岐黄术,已有志于用医道济世利民。简斋25岁时,清廷下令废除科举,于是他潜心继承家传医道,已无意...
张简斋(1880—1950),民国时期著名中医,字师勤,祖籍安徽桐城,生于南京中医世家,与施今墨并称为“南张北施”,为民国时期“金陵四大名医”之首。 张简斋(1880—1950),民国时期著名中医,字师勤,祖籍安徽桐城,生于南京中医世家,与施今墨并称为“南张北施”,为民国时期“金陵四大名医”之首。张简斋住在南京中华门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