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光,博士,研究员,国家自然博物馆副馆长,主要从事地质古生物学科研、科普,以及博物馆管理工作。至今已发表科研论文70余篇,出版科普图书《中生代王者归来》《史前动物大百科》《恐龙大百科》《恐龙来袭》等10余部。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百千...
鹦鹉嘴龙是热河生物里最早被发现的恐龙类,它是角龙类早期的分支,生存于白垩纪早期的东亚地区,体长约2米,是两足行走的植食性恐龙。2008年,国家自然博物馆科研人员在辽西发现鹦鹉嘴龙的木乃伊化石,多处保留了清晰的皮肤印痕。2016年的研究更清楚地指出,鹦鹉嘴龙身上鳞片的形态和排列方式——它们背侧色深、腹面色浅,...
★北京自然博物馆张玉光教授主编,用贴近孩子的语言表达方式为孩子树立一个全方位的知识结构; ★近1 ★近140种肉食植食恐龙,史前生物、动物,激发孩子们读书的渴望,培养追求知识的兴趣,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近300幅对孩子极具吸引力的精美震撼的图片,让他们产生阅读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想象力;通过《儿童恐龙大百科》,...
另外,正在规划建设的国家自然博物馆新馆,它的总建筑面积将达到20万平方米。在功能规划方面,张玉光表示,展厅的空间将达6万多平方米,在常设展览方面,会展示地质学、古生物学、古人类学、微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生态学、海洋生物、人体科学、中医药等十多个学科内容;在专题陈列方面,国家自然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已经...
北京日报讯(记者 牛伟坤)昨天,“远古热河——中生代重要化石发现特展”在国家自然博物馆开展。131件珍稀化石带观众认识当今部分物种的祖先。半数以上展品为首秀。 热河地区发育着世界上最为理想的中生代陆相地层,是一座世界级的化石宝库,分布着中生代著名的生物群。展出的化石年代为侏罗纪晚期到白垩纪早期,跨度近4000万...
张玉光,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自然博物馆科学研究部副主任,主要从事古恐龙及古鸟类的科研、科普工作。现为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理事,北京动物学会理事,中国多个地质博物馆和自然类博物馆的展陈专家。至今已完成国家、省部级课题15项,出版...
霍加狓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物种。因此,该物种的标本极为罕见。国家自然博物馆现藏有3件,居国内之首。除了正在展出的成年雄性个体外,该馆还藏有一件幼体和另一件相对比较小的成年体标本。 一百多年前,人们最早在非洲的热带雨林中发现了霍加狓的踪迹。但在之后的很多年里,它的身份一直...
张玉光 北京自然博物馆, 研究员 / 科研之友号:79734304 科研之友人员唯一编号 0 项目 49 成果 914 阅读 15 下载 465 被引 9 H-指数 主页 成果
#大地球# 北京自然博物馆副馆长张玉光联手国际儿童插画师,带领孩子在《大地球》惊险好玩的地球探险中认识地球、了解自然运转的规律。《大地球》中还把风、雨、雷、电等自然元素拟人化,让可爱的“地球精灵”为孩子讲知识,兼具趣味性与丰富度。生动有趣的插图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充分考虑到了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
重爪龙的鼻孔位于吻部向后大约10厘米的位置,这样的结构有什么作用? 副栉龙 副栉龙头上有什么典型的特征? 副栉龙有力的尾巴可以像鱼类一样做大幅度的横向移动。 副栉龙是大型植食性恐龙,它们是独居生活还是群居生活的? 副栉龙的头冠有两类功能是大多数学者支持的,一类是生理功能,另一类是什么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