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张氏隐居:指张氏隐居之处。张氏:可能指张玠。杜甫晚年有《别张十三建封》。张建封,兖州(今属山东)人。张玠为其父。⑵春山:指春日山中。庾信诗:“春山百鸟啼。”无伴:语出刘琨诗:“独生无伴。”相求:互相寻求。《易》:“同气相求。”⑶伐木丁丁(zhēngzhēng):语出《诗经·小雅·伐木》:...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各题。题张氏隐居二首杜甫其一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涧道余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①。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
【译文】我与张氏经常见面,眼下虽天色已晚,张公依旧像往常一样邀请我留下来,以尽晚间畅谈雅兴。张氏隐居之地非常幽静。清澈的潭水中,时常看见鳣鱼悠闲地来回游动着,穿梭游弋之时偶尔发出“发发”的声响,春天的田野上,群鹿在那边吃草,不时的传来“呦呦”的鹿鸣。每次前来拜访,我都从家带足...
杜甫的《题张氏隐居二首》第一首,是那个时代比较少见的七言律诗: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涧道馀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四(736)年,是杜甫年轻时的作品,依然带有无一字无来历的特点。春山无伴独...
张氏隐居的诗作展现了他与自然的深深交融。其一描绘了春天山中的独特景致:独自游历春山,丁丁伐木声回荡在更幽深的山谷,涧道的冰雪余寒映照着阳光,石门斜照下的林丘显得格外宁静。诗人不贪恋世俗的金银气,而是欣赏着早晨麋鹿自由自在的游荡,心中悠然,仿佛乘着虚舟在山水间迷失自我。其二则记录了诗人...
张氏隐居 仇远〔元代〕 杜老曾题品,依稀旧隐居。颇知书有味,肯教子为儒。筑屋先通燕,开池乘养鱼。相邀须饮醉,酒熟不烦沽。 完善 仇远 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
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二)杜甫之子^{①时相见,邀人晚兴留。霁潭澶发发^{②,春草鹿呦呦。杜酒偏劳劝,张梨^{③}不外求。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注释:①之子:这个人。指张氏。《诗经》:“彼其之子。”②澶发发:语出《诗经》:“澶鲔发发。”这里形容鲤鱼很多,游来游去。③语出潘岳《闲居赋》:“张公...
张氏隐居拼音版、注音及读音:文学家:仇远zhāng shì yǐn jū张氏隐居dù lǎo céng tí pǐn,yī xī jiù yǐn jū。杜老曾题品,依稀旧隐居。 pō zhī shū yǒu wèi,kěn jiào zǐ wèi rú。颇知书有味,肯教子为儒。 zhù wū xiān tōng yàn,kāi chí chéng yǎng yú...
张氏隐居【作者】仇远 【朝代】宋 杜老曾题品,依稀旧隐居。颇知书有味,肯教子为儒。筑屋先通燕,开池乘养鱼。相邀须饮醉,酒熟不烦沽。作者介绍 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