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明楷 清华大学法学院 【摘要】 我国《刑法》第287条之二所规定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并不是帮助犯的正犯化,只是帮助犯的量刑规则;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成立,以正犯实施符合构成要件的不法行为为前提,故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设立也不表明《刑法》第287条之二对帮助犯采取了共犯独立性说;《刑法》...
张明楷:刑法在司法实践中的角色和功能经历了显著的变化和发展。从形式化的法律解释到更加关注案件具体情况和社会效果的转变,刑法的适用逐渐体现出对公民权利保护的增强和对公平正义的深入追求。近年来,刑法在司法实践中有以下几个关键变化:1.司法理念的转变 机械司法和只注重严惩犯罪的司法观念得到转变,以人民为中心...
张明楷开始是在在分则上动手脚,让学生失分惨重。最明显的一点是2008年的司考刑法主观题(20分),此题极具争议,原型出自陈兴良的刑法案例教程,持私分国有资产说。但张明楷的答案却定了贪污罪。实际上,关于私分给个别人算贪污还是国有资产,理论本身就有争议。如果是选择题还好说,但司法考试却出了个20分大题,不考常...
2002年,张明楷出版了《刑法的基本立场》一书,吹响了我国刑法学派之争的号角。我国传统的刑法理论主要受苏联的影响,几乎无所谓不同学派的存在,学者们也大多欠缺明显的立场意识。但张明楷积极推动刑法学派之争,他认为,刑法学只有在争论中才能进步,学派之争可以将理论研究引向深入,可以使刑事立法更为完善,使刑事...
张明楷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2002年被评为第三届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曾任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曾挂职担任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副厅长。曾为日本东京大学客员研究员,日本东京都立大学客员...
张明楷,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容摘要 犯罪故意中的明知,是指知道、认识到、预见到,不应承认明知与预见的区别,也不应将明知限定为明确知道或者确切知道。虽然司法解释明文规定“明知是指知道或应当知道”,刑法理论也一直将“应当知道”补正解释为推定行为人知道,但“应当知道”的规定不仅存在逻辑缺陷,而...
2022 - 张明楷 - 《民主与法制》 - 被引量: 0 收藏相关文章 论"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2022 - 张明楷 - 《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 - 被引量: 0 收藏相关文章 逃税罪的概念与犯罪构成 2022 - 张明楷 - 《民主与法制》 - 被引量: 0 收藏相关文章 张明楷,周光权,王锡锌.刘艳红,桑本谦,车浩,罗翔...
阅读提示转载:上海二中院主题:举办第三十一期“至正·讲堂”暨第七期“行者·刑说”活动主讲人:张明楷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法学家刑法总则及刑事司法理念类1. 被告人家属向被告人提供的线索,被告人检举的,是否构成立功?检举自己作为被害人的案件,是否构成立功?被告人的家属把相关犯罪线索告诉...
「法学专论」张明楷:如何正确理解“占有”文 / 张明楷,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盗窃,是指违反被害人意志,将他人占有的财物转移给自己或者第三者占有。也就是说,盗窃的对象是他人占有的财物。于是,对占有的判断就成为特别重要的问题,如果是行为人自己占有的财物或者没有人占有的...
张明楷,中国著名刑法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959年7月出生于湖北仙桃。1982年,张明楷本科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系,同年攻读本校法学硕士学位,师承曾昭琼先生。现任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检察学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