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枢(生卒年不详),字景峰,韩城人。清朝官员。张廷枢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中进士,授翰林编修。曾以侍读主持江南乡试,又以内阁学士督学江南。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张廷枢任吏部侍郎,充任经筵讲官。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晋升为刑部尚书,在任13年。当时,河南宜阳、阌乡知县横征暴敛,激起...
在后张作霖时代的奉系里面,要说张学良最信任的就要数一起长大的两个发小,一个是冯庸,另一个是张廷枢,这两人分别是张作霖结拜兄弟冯德麟的长子,以及张作相的次子。而且不同于冯庸后期专注于教书育人,张廷枢一直是在奉军中服役,也一直是张学良的忠实拥趸,在西安事变结束,张学良被老蒋扣押之后,张廷枢也加入...
张廷枢不仅自身表现卓越,而且善于团结广大民众。他带领部队帮助农民耕种土地、修建房屋,同时教授大家学习文化知识,诉说为何反抗日本侵略。如此一来,民众的心逐渐向红军倾斜,抗日力量日益壮大。张作相与张廷枢父子二人,以实际行动展现了何谓真正的家国情怀,何谓真正的英雄气概。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他们选择了最为...
张廷枢是张作相的心头肉,他比张学良小了那么两岁。他们哥俩,再加上冯德麟的公子冯庸,在那会儿被大伙儿叫做“奉系军阀的三位少爷”。张廷枢因为是“辅帅”张作相的儿子,所以从小生活优渥。张作相对他的教育也是下了不少功夫。凭借着张作相的影响力,张廷枢在军队里一开始就站得很高,二十岁就当上了上校...
张廷枢,1947年1月出生,副主任医师。1968年起任内科医师,从事临床治疗和研究,1979—1980年在中国医科大学肿瘤病理学家张荫昌教授指导下完成“胃下垂与胃癌关系的调查研究”。研究成就 长期从事慢性病的研究,研制的中药“血气丸“对慢性支气管炎和肺心病的治疗具有逆转客观指标和远期疗效好的特点,1986年通过省级...
张廷枢 张廷枢,清针灸医生。字一清。海城(今属辽宁)人。父兄俱以医名。得家传,尤精针灸术,遇证按穴针砭,奏效极速,人誉之为“八法神针”。光绪三十年(1904年)日俄之战延及海城,死于战乱。
张廷枢是张作相的宝贝儿子,比张学良小两岁,他们二人加上冯德麟的儿子冯庸,被称为“奉系军阀三少”。由于是“辅帅”张作相的儿子,张廷枢从小也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张作相也很用心培养他。靠着张作相的关系,张廷枢在部队的起点非常高,二十岁当上校团长,二十二岁升为少将,在奉军中升官速度仅次于张学良。
应该指出的是,张廷枢也不是张作相的长子,但他在张作相所有儿子里面,算是最出名的,这不光是因为一部电视剧的影响,而是因为张廷枢的历史地位所决定的。围绕张学良的圈子,一层层拨开,你就会发现,张廷枢的地位。张廷枢是张学良的发小,他和张学良、冯庸、鲍毓麟以及张学成等人都是一起长大的,而他们父辈则...
张廷枢(1903-1949) 少将,师长。原名柏庭,字蔚久、蔚九,辽宁义州(今义县)人。张作相之子。1919年2月进东三省讲武学堂,与张学良等为第一批学员。毕业后任卫队旅司令部副官、暂编第三混成旅第一团营长。后又任旅部副官。1923年秋由张学良保送去日本留学,在日本千叶陆军步兵专门学校学习军事。1924年奉调回国,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