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长安、洛阳的收复,至德二载(757)十二月,安史之乱暂告一段落,唐肃宗特命嘉奖有功之臣。大唐吏部明确了将士们的功劳后,又加班加点开列出一长串为国捐躯的烈士名单:颜杲卿、张介然、许远、南霁云、雷万春、袁履谦……对于这些应该表彰的忠烈,唐肃宗及在朝的文武百官均无争议。唯独对名单上凸显的一个名...
百姓们被华南金欺压已久,全都拍手叫好,对县令张巡更是佩服。这也是后来张巡征兵去打叛军的时候,有很多真源县的人愿意追随他的原因。几年后,“安史之乱”爆发,张巡的上司谯郡太守杨万石向安禄山投降,杨万石不但自己投降,还带着手下官员一起投降。其中一个手下令狐潮,他本是雍丘县令,本来就有归顺安禄山的意愿...
随着安史之乱的不断升级,周边的县城纷纷沦陷。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位于大运河上,地处开封和徐州之间,是叛军南下江淮的必经之地。一旦睢阳失守,唐朝将面临灭顶之灾,江淮地区将暴露在叛军的铁蹄之下。为了阻止叛军南下江淮地区,在睢阳太守许远的求援下,张巡率领3000名义军前往睢阳城与许远共同守城,两人兵...
然而,安史之乱后,睢阳之战仍有余波:唐代宗大历年间,张巡子张去疾上书称许远及其麾下在被尹子奇所俘后没有受伤,且张巡临死称许远误国事,死后不饶他;并以此为由称与许远不共戴天,请求削夺许远的官爵。百官商议后认为,虽然许远比张巡后死,但同样有人比张巡先死,这并不能说明张巡、许远叛变了,张巡、...
正月二十五,尹子奇率军围攻睢阳,许远向张巡求救,于是双方合兵。 张巡有三千人,合兵后也不过六千八百余人;面对十三万叛军,张巡带兵日夜苦战,有时一天能交战二十来次。如此战了十六日后,非但守住城池,还杀死叛军两万余人,俘虏叛将六十余人,军心大振。叛军眼见讨不到好,于是退去。 许远也在这些天认识到张巡的军阵...
后来,张巡退守宁陵县,宁陵县隶属于睢阳郡,且与睢阳郡治所睢阳县相邻,于是张巡与睢阳太守许远、城父县令姚訚等人合兵守城。睢阳地理位置很重要,是叛军南下江淮地区的必经之道。 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安庆绪成了叛军首领,派部下尹子琦率兵十万攻打睢阳,志在必得。睢阳守军只有几千,张巡激励将士固守,从早上到中午交...
睢阳攻破后,城中只有老百姓400人;尹子奇擒获了张巡与许远,见张巡嘴硬,于是命人撬开他的嘴,发现口中仅有三四颗牙齿。一代名将张巡最终被杀,终年49岁;他死后三天,大唐援军便已赶到,并击退了叛军。没有张巡死守拖延时间,或许叛军早就攻入了江淮地区,单凭这一点,张巡功不可没;然而吃人事件,也是不争的...
彼时正是睢阳太守许远和河南节度副使张巡守卫着这座城池。张巡此人原只是一介文人,但却对战阵兵法颇感兴趣,一直对此有所研究。因其人刚正不阿,不向权贵展奴颜,所以没能在都城做官,做了一个小县令。官职虽小,但政绩有佳,深受百姓爱戴。战乱爆发后,他不愿投降,速就地起兵讨伐。挥手之间,便集结了千余志士...
许远自知才能不及张巡,遂主动推举其为主帅,自己主管粮秣等事。除了外部斗争,隐秘战线的侦查工作张巡也没松手。他成功肃清了内部叛将田秀荣,根据情报又主动出城袭击叛军辎重,夺得大批车马牛羊等军需品。5月麦香初熟,张巡趁城外叛军割麦之际,声东击西,直捣黄龙,吓得叛将尹子琪弃军而走,张巡夺其旗。到了7月...
终在十月初,因寡不敌众,睢阳城破,张巡、许远等壮烈牺牲。三天后,援军抵达。 历七日睢阳收复,张巡尸体已无法辨认,只好招魂埋葬。安史之乱结束后,就在城南7华里建立祠庙,供奉张巡、许远,南霁云。后建“五王庙”,增加供奉雷万春、贾贲。后来又在元至元年间、明永乐年间迁建,到明正德年间迁现址。嘉靖三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