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格局,如果辅政大臣有了私心,皇帝就会被架空,更别说她这个太后了。因此,当时的李太后拉拢张居正或许也是为她们孤儿寡母的处境考虑,不一定与张居正有肢体上的暧昧关系。要不然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李太后是一个没心没肺的情痴!不过,李太后为了儿子的皇权拉拢辅政大臣的同时,也是否与张居正有肢体上的暧昧关系,...
张居正对李太后的示好,可以说就如及时雨一般来得很巧,两人都有共同的目标,就是将高拱排挤出朝堂,太后和权臣的合作,哪里是高拱能够抗衡的。将高拱排挤出朝堂之后,张居正也可以彻底地把握朝堂,在万历皇帝登基的前十年,基本上都是张居正说了算。李太后也一直教导万历皇帝,要尊重张居正这个老师,年幼的万历也是十分...
而张居正方面,自从夺情事件之后,张居正意识到时不我待,张居正已经开始恐惧时间的流逝,并且开始争分夺秒,想要将自己的改革彻底完成。张居正是神童,从小就聪颖无比,明神宗很努力,张居正也全部都知道。可是因为小时候经历过宫斗,又一直被李太后、冯保和张居正压制,帝王方面的狠辣和格局,一直没有达到张居正的要求。
李太后是明神宗的亲生母亲,属于明朝历史上较有作为的太后之一,其与张居正是政治盟友,甚至在野史上还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而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清算张居正,并不是李太后不想出面阻止,而是李太后已经死了,无法出面阻止了。李太后死于万历六年(1578),此时张居正的宰辅地位根本没有动摇,而是时隔四年后的万历十...
也就是说张居正比李太后大了21岁。公元1572年,10岁的万历皇帝登基,这个时候张居正已经是48岁了,而李太后只有27岁,这两个人的年龄差还是蛮大的了。民间传说,张居正和李太后之间有着暧昧的关系。如果这件事是真的,那么只可能是张居正威逼李太后,有那么多小鲜肉在,李太后没有理由去喜欢一个糟老头子。而且万历...
李太后惊慌失措,立刻召见张居正,得知高拱曾毫不避讳地说过“十岁的小孩,如何能当君主”,并且声称高拱有意支持藩王。冯保在旁边添油加醋,让孤儿寡母感到无从应对。几个人整晚策划,决定明天一早就让高拱离开。次日清晨,高拱像往常一样进宫拜见,没想到等候他的却是“立刻退休”的圣旨。他伏在地面上,完全无法...
而李太后对张居正的绝对信任,也让张居正能够有雷霆的能力,开启万历改革,只可惜这个李太后不是秦宣太后,不敢公然养面首,但有需求就有供给,尽管这可能是变形了的需求和变异了的供给。野史不足信,但也完全不是空穴来风,李太后的确是对张居正很多,至于到底有多大程度上的秘史,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张居正获得了...
大明万历年间,宫廷内外政局如细蚁缠身,使人难以安寝。那一年,张居正已届47岁高龄,身为翰林院的学士,已然心怀天下。而刚刚过完26岁生辰的李太后,神色间却透着一种难以言说的焦虑。那天深夜,她急忙派出宫女,密令张居正进宫。那么,守寡的李太后为何要紧急召见张居正入宫呢?她不怕闲言碎语吗?这事要从10多年...
张居正的改革在朝野引起了巨大的震动,支持者与反对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在这个关键时刻,李太后的态度成为了左右局势的关键因素。作为垂帘听政的太后,李太后的一言一行都牵动着整个朝堂的神经。李太后出身于平民家庭,年轻时被选入宫中为妃。她经历了宫廷的诸多变故,深谙权力斗争的残酷。当她看到张居正的改革给大明...
根据现存于台北故宫的《万历初年奏对档》精准统计,从 1573 年到 1582 年,张居正与李太后深夜单独相处的次数竟多达 27 次。 其中,最令人觉得耐人寻味的当属万历六年的记录了:“四月十八,张先生奉召入宫,带着《帝鉴图说》稿本,太后赐他坐在绣墩上,两人深入探讨了皇子教育问题,直到漏下四刻他才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