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历史学者指出,如果1955年新中国真的设立十五位大将,那么以张宗逊的资历、职务和战功,他是一定能够成为大将的。当然,没能成为大将,张宗逊并没有什么情绪,作为一位“老实人”,张宗逊并不在乎职务高低,军衔高低。
在彭德怀看来,西北的局势虽然不错,但也并不是完全有胜算,国民党军仍然有着非常强悍的战斗力,如果在这个时候把最熟悉西北战局的张宗逊调走,很可能会让局势出现逆转。所以,为了保险起见,彭德怀还是不同意张宗逊离开西北。不过,彭德怀对张宗逊也非常尊重,就把这份电报交给他,征求他自己的意见。张宗逊看后,也觉得现...
张宗逊坚守岗位职责,为了保护毛委员长的安全,他们两个形影不离。毛委员长行军打仗,他就跟在身边并肩作战;毛委员长休息睡硬板床,张宗逊就在一边打地铺。尤其在向井冈山转移途中,张宗逊几乎是寸步不离陪在毛委员长身边,时刻提防周围的举动变化,真正是24小时守护毛委员长的安全。也是在这一时期,张宗逊与毛委员...
大家知道1955年大授衔,有些人军衔授低了,可是他们淡看名利,受到了大家的赞誉,张宗逊就是其中一位代表。 张宗逊上将 张宗逊的军资其实是很深的,他早年怀揣着满腔热血与理想,毅然决然地参加了革命。凭借着过人的才智与坚定的信念,他成功考入了黄埔军校,这所培养了大量军事人才的摇篮。毕业后,他便是正营级,这足以证...
张宗逊(1908—1998) 1908年生,陕西省渭南县人。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北伐战争和毛主席领导的湘赣秋收起义及三湾改编。1927年10月带领特务连护送毛泽东到达井冈山。1930年起任红1军团12军代参谋长、军长、红军大学校长兼...
蒋、汪叛变革命后,1927年7月下旬,张宗逊到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第三营任十连副连长。1927年9月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在文家市主持召开前委会议。9月20日,毛泽东给起义部队讲话,张宗逊第一次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毛泽东。毛泽东的讲话给张宗逊增添了无穷的力量,使他对革命的前途充满了信心。为了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毛泽东...
说到底,张宗逊就是个"老实人"型的将军。他可能不是那种叱咤风云的统帅,但绝对是个可靠的大管家。在革命队伍里,既需要冲锋陷阵的猛将,也需要稳重踏实的将领,这不正是优势互补嘛。所以啊,这位"该厉害时厉害不起来"的将军,虽然没戴上大将的帽子,但他用自己的方式在军队历史上留下了独特的一笔。这样看来,...
是开国上将张宗逊诞辰110周年纪念日。 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 深切缅怀他的卓著功勋! 开国上将张宗逊 张宗逊上将生平 张宗逊同志是陕西省渭南县(今渭南市)人,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年经党组织推荐考入黄埔军校,同年参加了北伐战争。
在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军队建设实践中,张宗逊跟随毛主席南征北战,他的戎马生涯也一直和毛主席紧紧地联系在一起。1971年,毛主席因许久未见到张宗逊,便在一次听取报告时询问一旁的黄永胜:“张宗逊到哪里去了?”那么毛主席和张宗逊有着怎样的关系?这些年张宗逊又去了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