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季鸾(1888年3月20日-1941年9月6日),民国时期著名报人,被誉为“报界宗师”。▲张季鸾 当时的中国政局剧烈变动,面对各方权贵和军阀,众多报人选择三缄其口,而张季鸾却“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敢于将笔锋刺向政治舞台中央的风云人物。在他担任《大公报》总编辑兼社评主笔的初期,曾发表3篇斥责权贵、胆识...
张季鸾立刻发表《国府当局开放言论之表示》作为回应,他借机对政府以往严苛的言论政策进行了批评,认为政府企图把言论与新闻全部都统一在自己的管理下的制度使报纸的职责“完全为当局作政策之宣传,不复含自由宣达民隐之意也”;“人民神经久而麻痹,反使宣传失效”。 1936年4月3日《改善取缔新闻之建议》一文张季鸾再次向...
后来,当刘古愚前往兰州任职甘肃大学堂的总教习时,他只带了两个学生同行,其中便有张季鸾。这次经历不仅是对他学术成就的肯定,更是对他品格的认可。然而,命运弄人,就在兰州之行即将启程之际,张季鸾却接到了三妹不幸夭亡的噩耗。在无尽的悲痛中,他无奈地选择了留下,放弃了前往兰州的计划。未能成行兰州固然令...
这是对张季鸾至为公允的评价。他的人生观:“报一切恩!”1888年3月20日,山东邹平县张翘轩府上,一个男婴呱呱坠地。这个在乍暖还寒季节来到人世的孩子,就是后来中国现代史上的文坛巨擘、报界宗师张季鸾。张季鸾名炽章,祖籍陕西榆林,先世皆为武官,从父亲始门庭改换,成为书香门第。虽然张翘轩考中进士,步入...
张季鸾生平简介 张季鸾,名炽章,陕西榆林人,虽然出生于山东邹平,但他的一生与中国新闻事业紧密相连,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新闻家和政论家。以下是对他生平的详细介绍: 一、早年经历与教育背景 张季鸾出生于1888年3月20日,自幼展现出过人的文学才华,被誉为“神童”。他在少年时期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后留学日本...
张季鸾,名炽章,出生于陕西榆林,光绪十四年(1888年)。他在年幼时就展现出对知识的渴望,刻苦攻读书籍。经过师从关中大儒刘光贲和陕西学台沈卫的培养,他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获得官费留学资格,前往日本深造。1908年,张季鸾学成归国,加入了于右任主办的《民立报》,开始他的新闻生涯。尽管身体体弱多病且有...
张季鸾,这位1888年出生于陕西榆林的新闻巨匠,不仅是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奠基人,还曾担任《大公报》的主笔。他与于右任、李仪祉并称为近代“陕西三杰”。逝世后,蒋介石更是发唁电,赞誉他为“一代论宗,精诚爱国,忘劬积瘁,致耗其躯。”🚗 归乡记:张季鸾在一次回乡谒墓时,详细记录了自己的所见所感。在寒冷的北风中...
一、从总统秘书到报界总编辑,张季鸾发誓要用一支笔为国家发声 都说出名要趁早,张季鸾就是个中翘楚。24岁,你在干什么呢?想来大部分人不是还在学校读书,就是已经步入社会成了一个为生活打拼的上班族。张季鸾的24岁在做什么呢?他作为总统府秘书,在为辛亥革命之后的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草拟就职大总统的宣言。人生刚刚...
张季鸾 【张季鸾】 (1888~1941)报人。名炽章。榆林人。1905年留学日本。其间加入同盟会,主编会刊《夏声》,鼓吹革命,走上“言论报国、新闻救国”的道路。1911年归国,应于右任邀请赴上海主编《民主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经于右任推荐,任孙中山的秘书,起草了《临时大总统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