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张士闪从山东艺术学院调至山东大学工作。恰逢国内“民俗热”逐渐升温,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保护体系确立,民众对传承民俗文化的自觉意识日渐增强。以此为背景,张士闪开始了向“非遗”的传承、保护、利用,民俗旅游规划,传统节日“学以致用”式的学术转型。“眼光向下,以扎扎实实的民俗调查为基础,以服务当代...
张士闪 张士闪(1925年-1951年1月),安徽省临泉县杨桥镇腰庄人,1948年参加革命,生前为志愿军33团2营5连排长,1951年1月在朝鲜牺牲。人物经历 1948年参加革命,生前为志愿军33团2营5连排长。牺牲情况 1951年1月在朝鲜牺牲。
3月21日,山东全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在济南章丘召开。山东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张士闪作交流发言并接受了新黄河记者采访。他表示,山东非遗保护不仅要面向齐鲁大地丰富繁多的非遗活动,还应凸显齐鲁文化在中华文明形态中的核心地位和文化逻辑。张士闪躬耕非遗多年,致力于在田野中理解中国。2022年,在全国非遗...
2015 - 张士闪 - 《民俗研究》 - 被引量: 8 收藏相关文章 新时期中国田野研究反思——以民俗学为脉络的考察 2014 - 张士闪 - 被引量: 0 收藏相关文章 民俗旅游新模式:政府的作用 2014 - 张士闪 - 《新产经》 - 被引量: 2 收藏相关文章 新时期中国田野研究反思——以民俗学为脉络的考察 张士闪 - 被引...
张士闪,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民俗研究》杂志主编,兼任文化和旅游部(山东大学)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主任、首席专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社会语境中的“礼”与“俗”,既是社会现象...
张士闪,1964年生,民俗学博士,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民俗研究》主编,兼任文化和旅游部(山东大学)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主任、首席专家,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会长、山东省民俗学会会长、山东...
《中国民俗文化发展报告》是201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作者是张士闪。 中国艺术民俗学《中国艺术民俗学》是2008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士闪、耿波。 乡民艺术的文化解读《乡民艺术的文化解读》是2006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张士闪。 竞智斗趣话灯谜《竞智斗趣话灯谜》是1999年12月1日山东...
张士闪教授介绍,拥有梅花拳《根源经》宝卷的,是被称作“文场师傅”的少量梅花拳精英,他们看起来与一般村民无异,但却普遍擅长看病、解事和操持仪式等,更重要的是能讲出一套套为人处世的规矩,因而受到当地乡民的格外尊重。这些文场师傅在操持上述事务之时或是在日常言谈之中,既不见宝卷随身,也不将宝卷陈列于仪式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问”笔谈萧 放,张士闪,宋俊华,马知遥【摘要】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问”,萧放在总结20年的非遗成绩的基础上,解析保护、传承、利用、创新这一组关键词,概括了非遗保护工作的全部理念;张士闪指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与管理值得思考的旱涝不均现象、传承团体的认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