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句写张冠道中行军的情形。“露湿”、“霜笼”是互文,兼管上下句。《诗·秦风·蒹葭》有“白露为霜”的名句,所以诗中“霜”、“露”往往连带出现,这里偏重于霜。由于雾天霜重,空气潮湿,尽管部队在通过,道上却不起尘埃,树林里也听不见寒鸦的叫声。特别提到“鸦不惊”,是因为作者在长期的军旅生活中,习惯了...
两句写张冠道中行军的情形。“露湿”、“霜笼”是互文,兼管上下句。《诗·秦风·蒹葭》有“白露为霜”的名句,所以诗中“霜”、“露”往往连带出现,这里偏重于霜。由于雾天霜重,空气潮湿,尽管部队在通过,道上却不起尘埃,树林里也听不见寒鸦的叫声。特别提到“鸦不惊”,是因为作者在长期的军旅生活中,习惯了...
《五律·张冠道中》毛泽东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首联“朝雾弥琼宇,征马嘶北风”,描绘了部队凌晨出发的场景。雾气弥漫,天空仿佛被美玉所覆盖,出征的战马在北风中嘶鸣。这里的“弥”字生动地表现出雾气的浓厚,“琼宇”则给人以高远、神圣的感觉,暗示着革命事业的崇高和伟大。而“征马嘶北风”则进一步烘托出出征的紧张气氛...
《张冠道中》这一首五言律诗,写于1947年,内容是毛泽东在陕北转战途中所经历的一段情况。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在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进攻中不断受挫后,被迫放弃全面进攻,抽调兵力对山东、陕甘宁两个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蒋介石集结了二十五万兵力进攻陕甘宁边区,其中分两路进攻延安的兵力达十四万之多。在敌...
五律·张冠道中毛泽东朝雾弥琼宇,征马嘶北风。露湿尘难染,霜笼鸦不惊。戎衣犹铁甲,须眉等银冰。踟蹰张冠道,恍若塞上行。 《五律·张冠道中》是毛泽东在1947年转战陕北张冠道时创作的五言律诗。字词解释:张冠道中:1947年3月...
[1]张冠道中:张冠道,据考证即陕西上子长县庄果坪,因作者系南方人,听不清北方话字音,而将“庄果”误作“张冠”。 [2]露湿尘难染:该句写寒露打湿黄土地,尘土难以沾染衣物。宋代张元幹《卜算子》:“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尘:尘土。...
张冠道,是他当时转战中经过的一条道路。弥:弥漫,表示充满、遍布。琼宇:即玉宇,指天空。征马:这里指战马。嘶北风:在怒号的北风中长鸣。露湿尘难染:该句写寒露打湿黄土地,尘土难以沾染衣物。戎衣犹铁甲:该句写军服因雾沾露湿而结冰,像铁衣一样又重又硬。踟蹰(chíchú):徘徊不进,此为慢行。塞上:边塞之上...
对这首诗虽有人提出,可能不属于毛主席诗词。但是,没有充分的证据。然而,对五律《张冠道中》与《喜闻捷报》,有的研究人员认为确系伪作。认定《张冠道中》与《喜闻捷报》确系伪作的依据主要在于:首先,刊本标为“根据抄件刊印”,而非“根据作者审定的抄件刊印”。其次,这两首五律“不讲平仄”。毛泽东同志...
《五律·张冠道中》是毛泽东在1947年转战陕北张冠道时创作的五言律诗。前六句写冬季早晨行军边塞时所见所闻,后面两句是抒情。该词通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表现了诗人浪漫主义情怀和不畏艰险的乐观主义精神。作品原文 张冠道中¹ 朝雾弥²琼宇³,征马⁴嘶北风⁵。露湿尘难染⁶,霜笼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