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32年,张公谨英年早逝,李世民不顾司仪的劝阻,坚持亲自前去祭拜。在设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时,张公谨名列其中。虽然从资历上看,张公谨并不符合进入凌烟阁的条件,战功上也难以与其他将领相比,但李世民始终无法忘怀当年玄武门之变中,张公谨那坚定有力的言辞,及其带领队伍冒死阻挡李建成援军的英勇行为,更无法...
张公谨(594年-632年),字弘慎,魏州繁水(今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人。唐朝开国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他早年为王世充效力,担任洧州长史。然而,随着王世充的败亡,张公谨意识到唐朝才是大势所趋,于是…
张公谨--张公谨的人物介绍 张公谨(594年-632年),字弘慎,汉族,魏州繁水人,唐朝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张公谨原为王世充属下洧州长史,与刺史崔枢一同降唐,任邹州别驾、右武候长史。后在徐世绩等人的推荐下成为秦王府幕僚,并辅助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出任代州都督,封定远郡公。贞观三年(629年),张公谨担任...
张公谨(594-632年),字弘慎,出生于魏州繁水县(今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是唐朝开国将领之一,深州刺史张士儒的儿子。他出身于敦煌张氏,早年曾效力于王世充,担任洧州长史。武德元年,张公谨归顺大唐,出任邹州别驾,后迁右武候卫长史,负责抵御徐圆朗叛军。在徐世勣等人的推荐下,他成为秦王李世民的幕僚,参与了玄武门之变...
但有一人的“奇功”却被人刻意隐藏,他堪称李世民的“杀手锏”、“情报头子”和“超级内奸”,此人并不是人们熟悉的常何,而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张公谨。 1 张公谨为何人? 那么张公谨又是谁呢? 论战功,他不如李靖和李勣,论名气,也不如秦琼和程咬金,虽位列凌烟阁,却很少被人熟知。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十八,是郯国公张公谨。张公谨跟随李世民很晚,去世也很早,但他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大功,在平定东突厥又立下功劳,最终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初仕王世充,跟随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 张公谨一开始并不是跟随李世民的,而且在前期李世民打天下之时,并没有立下多少功劳。张公谨原为王世充部下...
历史知识> 张公谨 唐魏州繁水(今河南南乐西北)人,字弘慎。仕王世充为洧州长史。武德初归唐。初未知名,李勣、尉迟敬德荐入李世民幕府。武德九年(626),李世民将讨建成、元吉,使卜人占之。他自外至,取龟投地曰:“卜以决疑,今事在不疑,尚何卜乎?”于是定计。玄武门之变,守玄武门,力挫东宫齐府兵,以功授...
咱们先看看张公谨的情况,他是魏州繁水人,也就是今天河北省邯郸人。张公谨的出身、家庭情况没有详尽的资料,只知道他最初在王世充的手下做官,担任洧州长史。618年,张公谨和刺史崔枢向唐朝献城归降,他先被任命为邹州别驾,之后又升迁为右武侯长史。最初的时候,张公谨根本没什么名气。就在此时,张公谨遇到了...
📜 张公谨,594年出生于魏州繁水县(今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是唐朝开国将领之一。他的父亲是深州刺史张士儒。🚀 张公谨早年曾效力于王世充,担任洧州长史。武德元年,他归顺了大唐,先后出任邹州别驾、右武候卫长史,抵御徐圆朗叛军。💡 在徐世勣等人的推荐下,张公谨成为秦王李世民的幕僚,参与了玄武门之变。他因此...
赏析:张公谨的事迹展现出他非凡的判断力和勇气,在历史的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改变局势走向。作者无特定作者,这是基于史实的人物事迹撰写。 运用片段: 例子1: 我在看唐史的时候,就对张公谨佩服得五体投地。你想啊,他本来跟着王世充混,可后来一眼就看出李世民才是真英雄,毅然决然地归降。这就好比在一群羊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