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他夫人,张伯驹并没留下浪漫的故事。独独和潘素之间,却令后人感叹不已。 潘素虽是晚清名流潘世恩的后人,但早已家道中落。张伯驹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她只是一位接客的上等妓女。图、张伯驹书法:八十二岁时手书。但张伯驹并不是一位重身份的人,当潘素身上音乐绘画的才艺被张伯驹赏识后,他就铁定要这个女子。
为了见证这一传奇经历,寄托对于《平复帖》的珍爱之心,张伯驹还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平复堂”,如今《平复帖》已经安居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成了故宫“十大镇馆之宝”之一。张伯驹(1898—1982)张伯驹(1898—1982),名家骐,字丛碧,号游春主人、好好先生,河南项城人。工诗词书画,对戏剧也有很深的研究。1918年...
我们提起张伯驹,最爱谈论的都是这些“护宝”故事,殊不知他也是一位大书法家,不仅对古人颇有研究,晚年还独创了一种字体。张伯驹最早是在家塾启蒙的,学得也是但是流行的“颜楷”,之后在临摹欧阳询、柳公权的字帖,这让他有了不错的功底。慢慢欣赏到不同人的不同作品后,张伯驹眼界开阔起来,不在局限于唐人,也...
只有张伯驹,不留丝毫痕迹,凡经手收藏的人,几乎都在《平复帖》上赚钱获利,惟独张伯驹倒贴了一大笔银子,无偿捐献给国家,用传统的品评文人的标准来看,他是集牡丹之宝贵、菊花之隐逸、莲花之君子于一身。 张伯驹的一生,比捐的文物生动得多,他的为人,更比国宝珍贵。 在他心里,文化至高,传统至上,超过任何的利益和各...
古代名家书迹大多失传,故宫藏品之所以完好保留至今,离不开一个人的伟大贡献,他就是书法界“大功臣”——张伯驹,他家世显赫,是一位实打实的“富二代”,本来父亲希望他从军,日后继承家业,可是张伯驹痴迷文艺,且天资聪颖,阅览无数古籍,为了能见到名家真迹,不惜耗费重金购买。
一、张伯驹致周笃文尺牍风格探析张伯驹至晚年,虽体力减衰,但仍笔耕不辍,故其留下的书信数量极为可观。张伯驹致周笃文信札创作时间从1972年至1982年。此批书信持续时间较长,其中诸多信件有明确纪年,是研究张伯驹晚年书札风貌之佳品。张伯驹晚年书法已十分精熟,并且形成了具有自我风貌的书体。此阶段的书体线条灵动劲挺...
这段题跋不仅展现了张伯驹的书法艺术,更体现了他对自然和艺术的深刻理解。每一笔都充满了力量和情感,仿佛在诉说着他对这幅画的独特感受。张伯驹不仅是一位书法家,更是一位文化收藏家。他捐赠了陆机《平复贴》、展子虔《游春图》等多件珍贵文物给国家,他的这种精神和对艺术的热爱,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0 0...
作品名称:张伯驹 行书 作品内容:毛主席诗词 创作时间:1980年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 有画说|细节欣赏 有画说|赏字随笔 张伯驹先生无疑是我国的文化奇人,他有着广泛的爱好,在那个动荡的岁月里,他的各项爱好都玩出了成就,并为后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张伯驹先生其实属于富二代,他的父亲是清末北洋大臣,得益于...
张伯驹(1898-1982),原名家骐,字伯驹,河南项城人。生于官宦世家,与袁克文、张学良、溥侗称京城四公子。张伯驹书学蔡襄,而立之年因得康熙题写的“丛碧山房”四字,把自己的字改为“丛碧”,晚年他亦多自称“中州伯驹”。张伯驹书法题跋陆机平复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张伯驹是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
著名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与其父张锦芳的书法四条屏,展现了深厚的书法功力。他们的书法以馆阁书体为主,墨色乌黑莹润,应是由上等油烟佳墨所书。纸张考究,采用大红手绘云蝠八宝纹粉蜡笺,这种笺纸制作工艺复杂,多为清代宫廷吉庆之日书写吉语、对联、福寿等吉祥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