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成群的常人缩小到我己身,今日下午照例少事,面对窗外的阴翳,心不能如止水,动了。竟想到玄远,天道吝、人生苦之类的问题。文章是自己的好,连带思绪也是自己的好,决定记下来,如果有幸灾梨枣,给有缘的人看看。凡事都有起因,此次心动的起因是近天灾联想到远天灾以及大环境的不可靠,于是心情一飞跃就跃到《...
您要是对文化、对文人感兴趣,读这篇就像和张中行先生一起围坐,听他侃大山,那多带劲啊! 三、《流年碎影》 这散文可不得了,像一幅长长的生活画卷。张中行先生把自己的一生经历慢慢展开给我们看。从童年的懵懂到老年的感悟,每一段都充满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比如他写自己求学时候的艰难,就像我们现在回忆自己艰苦奋斗...
张中行散文 张中行 文学·名家作品·0字 完本| 更新时间 张中行的散文创作开始于80年代初。其时作者已经进入古稀之年,《负喧琐话》《负喧续话》《负暄三话》以及《流年碎影》等一批忆旧的随笔集的陆续推出,让读者认识了这位学术功底深厚、人文知识广博的文化老人。“负暄”系列散文以“诗”与“史”的笔法,传达...
出西口,往西北看,北京大学红楼的宏伟使我一惊。另一次的一惊是由银锭桥南往西走,远望,水无边,想不到城市里竟有这样近于山水画的地方。念师范,常规是毕业后到外县甚至乡镇去当孩子王,所以其时看北京就如在天上,出入北大红楼,定居后海沿岸,是梦中也不敢想的。几年前我曾诌文谈机遇,说它与人的一生...
《张中行散文》是“中华散文珍藏版”大型丛书之一,作为文坛“大器晚成”的散文写作者,张中行散文与他的个人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经历了不同时代的命运风雨之后,在生命的暮年提笔追忆往昔年华,写红楼、写北大、写饮食,也写师友、写人生、写闲情,一生的感悟和情怀晕染在朴实清淡的文字里,这是张中行散文的魅力所在...
张中行散文 张中行 著 更新时间:2022-07-20 16:32:22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最新章节: 封底文学 名家作品 张中行的散文创作开始于80年代初。其时作者已经进入古稀之年,《负喧琐话》《负喧续话》《负暄三话》以及《流年碎影》等一批忆旧的随笔集的陆续推出,让读者认识了这位学术功底深厚、人文知识广博的文化老人...
内容提示: 张中行散文《家庭》第一篇范文在张中行的散文《家庭》中,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对家庭这个社会基本单元进行了细腻而独到的剖析。这不仅是一篇散文,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每个人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开篇,张中行引用了“家庭者,社会之细胞也”的观点,以此奠定全文基调。他并未直接定义家庭...
张中行(1909年1月7日—2006年2月24日),原名张璇,学名张璿,字仲衡,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今属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
解析 参考答案:A 解析: 张中行以随笔的方式谈论、评说民国人物的散文集是《负暄琐话》,80年代开始散文创作,著作有:《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外说禅》等。 考点:新时期文学(1978-2000),新时期散文,巴金 张中行 余秋雨反馈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