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忍大师的东山法门声望越来越高,弘忍大师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以至于深处深宫的皇帝都知晓了弘忍大师的大名。唐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唐高宗李治下诏,派出使臣来到东山寺,请弘忍大师入京见驾,弘忍大师毫不犹豫的就拒绝了。在这一点上,弘忍大师和他的师父道信大师一样,宁死也不到皇帝身边去。没过多久,唐高宗李...
弘忍大师站立起来,来到慧能跟前,庄重地说:“你已经体悟到了宇宙至高无上的大道,从现在起,你就是禅宗的第六代祖师!”弘忍大师解下身上的大红袈裟,神色庄严地披在慧能身上。
夜晚,月光洒在禅寺里,弘忍大师和六祖慧能在禅房内静静地坐着。寂静的夜晚透露出神秘的氛围,仿佛大自然和宇宙,都在默默地见证着这一刻的重要性。慧能虔诚地坐在师傅面前,等待着他的指导。弘忍大师轻声说出了20个字,这些字看似简单,但蕴含着深刻的佛法教义。这20个字的内涵远超文字表面,是禅宗最深奥的教导之...
就在惠能即将离开的时候,弘忍大师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话:“明镜本非台。”这句话仿佛一道惊雷,在惠能心中炸响。惠能听后,恍然大悟,向弘忍大师深深一拜,然后转身离去。他明白,师父这句话不仅是对神秀偈颂的回应,更是对他的一种考验和提醒。这句“明镜本非台”究竟有何深意?为何弘忍大师要在这个时候说出这...
据《楞伽师资记》记载,唐高宗咸亨五年(公元674年)二月,弘忍于东山寺入寂,享年七十四岁。唐代宗谥号大满禅师。入灭前,他将衣钵传给慧能。既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弘忍临死之前曾说;"吾一生教人无数;好者并亡,后传吾道者,只可十耳"。这十个人,据说就是神秀、智洗、刘主簿、惠藏、玄约、老安、法如、...
弘忍大师,原名周弘忍,是湖北黄梅人。他的求法悟道之路充满了传奇色彩。七岁时,弘忍大师在四祖道信大师(580—651)门下出家。永徽三年,他继承了道信大师的法衣,成为禅宗第五祖,唐代宗赐予他大满禅师的谥号。达摩祖师一系的禅学,可以说从弘忍大师门下开始,发展成为一大宗派。
终于有一天,因缘成熟了,四祖把他的法衣传付了弘忍禅师。弘忍禅师也就成了中土禅宗的五祖。付法的时候,四祖说了一首偈语:"华种有生性,因地华生生。大缘与性合,当生生不生。"永徽三年(651)道信付法传衣给他。同年九月道信圆寂,由他继承法席,后世称他为禅宗第五祖。禅宗五祖弘忍大师遗像 同时,还把自己...
弘忍大师,唐代僧,湖北黄梅人,生于隋仁寿元年(西元601年),唐咸亨五年(西元674年)10月23日圆寂,为中国禅宗第五祖。1、出家因缘 相传弘忍大师的前身是一位栽松老人。一日,幸遇四祖道信大师,便央求四祖收他为徒,四祖却说:“您年岁已大,即便得法,也无法弘传;假使真有心,等您来世定收您为徒,授予...
弘忍(公元602年~675年),俗姓周,唐代高僧,湖北蕲州黄梅(今湖北省黄梅县濯港镇)人,也有说法称其为浔阳(今江西九江)人。他是东山法门的开创者,被尊为禅宗五祖。 弘忍自幼聪敏,七岁时被禅宗四祖道信禅师遇见并收为弟子,十三岁剃发为僧。他在道信门下,日间从事劳动,夜间静坐习禅,尽得道信的禅法。永徽三年(651年...
五祖寺坐落于湖北省黄梅县东12公里的东山之巅,初建时名为东山寺,后经世代传承,更名为五祖寺,象征着禅宗五祖弘忍大师的智慧与传承。宋英宗曾亲自为该寺题写匾额,御书“天下祖庭”,彰显其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崇高地位;宋徽宗更是为之题写“天下禅林”,赞美其作为禅宗林苑的非凡之处;元文宗亦赐寺额“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