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红移,是强引力场中天体发射的电磁波波长变长的现象。由广义相对论可推知,当从远离引力场的地方观测时,处在引力场中的辐射源发射出来的谱线,其波长会变长一些,也就是红移。只有在引力场特别强的情况下,引力造成的红移量才能被检测出来。引力红移现象首先在引力场很强的白矮星(因为白矮星表面的引力较强)上...
定义:引力红移是因光子在强引力场中受影响,导致电磁波频率在传播中变化,表现为光谱红移。 原理:基于广义相对论,引力是物质引起的时空弯曲,影响电磁波的传播。能量守恒导致电磁波从强引力场到弱引力场时,频率降低,波长变长。 重要现象:包括恒星光谱红移、宇宙背景辐射红移和引力透镜效应红移。 应...
引力红移现象首先在引力场很强的白矮星(因为白矮星表面的引力较强)上检测出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庞德、雷布卡和斯奈德采用穆斯堡尔效应的实验方法,测量由地面上高度相差22.6米的两点之间引力势的微小差别所造成的谱线频率的移动,定量地验证了引力红移。结果表明实验值与理论值完全符合。 1红移 2理论 3测量 4实验 ...
引力红移研究方法是通过测定引力红移量研究天体质量和时空结构的科学方法。引力红移指光源发出的光线在向较小的引力场传播中,将使其谱线向长波方向(红端)偏移的现象,是1916年爱因斯坦根据广义相对论提出的三大预言之一。最初在白矮星的光谱中发现这种现象,且引力红移的大小与相对论的理论值相符合。若发光体和观测者...
引力红移: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一个推论。按照广义相对论,在远离引力场的地方观测引力场中的辐射源发射出来的光时,光谱线向红端移动,即同一条原子谱线比没有引力场的情况下,波长变长。波长红移的大小与辐射源和观测者两处的引力势差成正比。 原因:由于白矮星半径很小,密度很大,引力场很强,光子离开表面克服引力...
引力红移的实验验证方法可分为天文观测以及利用穆斯堡尔效应的地面测量两种,在上个世纪早些年间,只有天文观测一种途径,并且测量精度有限,只能测到一级效应。 天文观测 第一个准确测量白矮星引力红移的是波普尔(Popper),1954 年,测量到波江座40B 的引力红移为 21 公里/秒[3]。天狼星 B 的红移最终在 1971 年由...
一引力红移公式 爱因斯坦曾在广义相对论提出引力红移公式为[1]: (1) 施瓦西从广义相对论场方程,解得引力红移公式为[2]: (2) 微积开概念中用广义相对论质能式结合牛顿力学推出引力红移公式为[3]: (3) 三条式都是根据相对论推导的,对弱引力天体计算结果三条式难以分辨谁对,如太阳(当M⊙= 1.9891×10^30...
穆斯堡尔效应:庞德-雷布卡实验依赖于1958年由鲁道夫·穆斯堡尔发现的穆斯堡尔效应。穆斯堡尔效应允许原子核在不因反冲而损失能量的情况下发射和吸收伽马射线。这种效应为探测引力红移导致的微小频率偏移提供了必要的高精度。光源与探测器:实验将一个发射伽马射线的铁-57样本放置在塔楼底部,并将另一个作为吸收器...
引力红移是指由于物体与观测者之间存在重力场,使得物体的光线波长向红端偏移的现象。根据广义相对论的预测,重力场会引起时空弯曲,光线在重力场中传播时路径会发生弯曲。当光线从重力场中逃离时,受到了其作用,使得光线频率变低,波长变长,即发生红移。这是因为根据光的能量守恒,波长越长,频率越低。 引力红移是一种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