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对外开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确立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 对外开放的第一阶段是创办经济特区。继1980年5月设立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后,1983年4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又批转了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文件。此后对海南经济特区采取了更加开放的政策,加快了海南省经济发展的速度。
对外开放格局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其过程可总结为从设立经济特区到扩展至沿海开放城市,进一步到沿海经济开放区,并最终向内地及沿边地区延伸,构筑了一个多层次、有侧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体系。具体而言,这一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经济特区的创建:1980年,中国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
(1)格局: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到沿海开放区到内地 (2)特点:呈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全方位:就是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 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
1992年,中国进一步放宽外资政策,开放了所有内陆省会城市和5个长江沿岸城市。这些城市的开放,不仅促进了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 通过沿江、沿边和内陆地区的开放,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为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注入了强大动力。...
以下关于我国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正确的选项是 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沿海开放城——经济特区——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 C.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内地 D. 沿海经济开放区——特区——沿海开放城——内地 答案: A...
至此中国对外开放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格局。对外开放的实施,促进了这些地区的迅速发展,极大地带动和影响了广大内地的经济建设。 【详解】 结合教材对外开放的过程进行作答即可,如经济特区:1980年,批准在广东的深圳 、珠海 、汕头 和福建的厦门...
【解析】【重难点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放了四个经济特区之后又相继开放了沿海十几个城市,90年代开发上海浦东新区并开放长江沿岸城市,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标志就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答案】①创办经济特区:1980年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1988年3月设置海...
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是创办经济特区.1979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侨胞众多,资源丰富,便于吸引外资等有利条件,决定对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地方以更多的自主权,使之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时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把经济尽快搞上去...
在全面推进城乡改革的同时,对外开放逐步形成由沿海地区向内地滚动的格局。根据新时期总任务的要求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党在外交政策方面也进行调整,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具体措施 ◆ 第一步:创办经济特区。中国经济特区诞生于70年代末,...
这是《中国共产党简史》的第八章,这期主要介绍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对内深化改革与对外扩大开放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20世纪90年代十分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党中央敏锐观察和牢牢把握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毫不动摇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推动对外开放迈出重大步伐。 党的十四...